•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南平顺昌探索“生态银行”赋能乡村振兴整镇推进
更新时间:2023-07-25 15:45:51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走进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只见青山绿水间,整齐划一的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食用菌大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image.png

第十八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考察活动在南平顺昌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57名外宾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部等相关专家参观郑坊镇兴源村跨村联建食用菌栽培基地。  蔡瑛 摄

近年来,顺昌县以郑坊镇、大历镇为试点,围绕“大圣祖地、零碳顺昌”的发展思路,以“整镇推进”方式将乡村振兴“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振兴“顺昌模式”,郑坊镇以“小菌草带动大产业”、以“森林生态银行”赋能乡村振兴,大历镇形成了以“土地生态银行”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产业旺、生态优、村民富、村庄美的美好图景已然绘就。

“小菌草”带动大产业

顺昌是中国食用菌之乡,郑坊是食用菌产业的核心乡镇。“做强生态农业,主要的方向便是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及农副产品的附加值”,郑坊镇党委书记肖小蓉表示。

2000年,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被引进到顺昌。2020年,顺昌县对接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科技团队,成立顺昌菌草科技小院,采取“高校+科研首席科学家+科特派”的专家制领衔工作制度。

image.png

郑坊镇党委书记肖小蓉在菌草科技小院为外宾讲解  蔡瑛 摄

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科技团队,郑坊镇以食用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联合兴源村、郑坊村、俸窠村、罗坊村等4个村共同打造跨村联建食用菌栽培基地,建设食用菌大棚75个。

肖小蓉介绍,跨村联建解决了各村单打独斗、资源单一、要素不齐全的问题。除了食用菌大棚外,村里还配套了完善的冷链仓储分拣保鲜中心、食用菌电子商务展示馆等附属设施。同时,鼓励农户参与合作经营,由农户承包大棚种植,企业为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据悉,跨村联建有效带动4个村集体通过大棚出租实现村财年增收31.35万元,2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务工年增收3万元,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财、企业增效。

6月18日至19日,第十八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考察活动在南平顺昌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57名外宾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部等相关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加快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顺昌已探索出植物、动物、菌物循环生产顺昌模式,促进增财、增收、增效多方共赢,实现社会效益多元化,充分体现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真正让菌草成为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目前,顺昌正加强与国家菌草中心、福建省农科院、启迪控股等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巨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菌草扩面种植,推进巨菌草在食用菌、饲料、生物能源等方面综合利用,全力打造巨菌草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森林生态银行”实现“点绿成金”

紧挨着郑坊杉溪的兴源村山林资源丰富,祖祖辈辈都曾“靠山吃山”。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幸福靠山”?近年来,南平林业持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翼齐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在第一轮分山逐渐到期,第二轮分山过程中,我们农村在山林经营方面也面临了新的问题,比如林改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单家独户经营成本高、收益低,以及劳动力外流,出现了山林失管、山林边界、到龄砍伐等问题” 肖小蓉说。  

为破解这些难题,2018年,顺昌县依托县国有林场搭建“森林生态银行”运营平台。据了解,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是全国首个“生态银行”,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的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有力回答了“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的林改之问,推动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兴源村采取了整村推进,通过成立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经济合作联社)对接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由村集体引导林农自愿将林改分山到户的林地、林木储存到运营平台,再整体打包给“森林生态银行”统一经营管理。按照全村334户1221人口,村集体入股占三成,生态银行占七成,双方约定一个轮伐期(30年)内保底收益每亩1800元,由生态银行按每亩60元标准逐年支付,待林木主伐时,村集体按三成股份再分红。

从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不到,到如今的村财收入超60万元,兴源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靠的是党的好政策。”肖小蓉感触颇深。

空气也能卖钱。兴源村首笔“碳汇贷”,顺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授信了200万,村里用50万建了10个蘑菇棚,10个棚一年又可以赚5万元。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空气也赚钱,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自然的也加强了。

森林资源可变现,人居环境改善了……兴源的绿色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image.png

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经济合作联合社个人股权证  郑坊镇政府供图

“这是个人股权证。近期我们将举办一场颁发个人股权证的活动,股份分红采用现金红包的形式发放”肖小蓉兴奋地说道,用这种仪式感进一步巩固我们已有的机制成果,进一步营造好更浓厚的推广机制氛围,用这种仪式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

“土地生态银行”赋能乡村振兴

春生夏长,大历镇连片流转土地正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跨村联建,富民强村”的红色宣传牌在希望的田野上熠熠生辉。

image.png

大厉镇通过“土地生态银行”连片流转土地  蔡瑛 摄

近年来,大历镇践行“生态银行”理念,探索“生态银行”建设,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党建引领村集体参与土地流转,带动7个村流转土地4300亩,将分散经营和闲置的农户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各村经联社并注入“土地生态银行”,再由“土地生态银行”进行统一招商引资。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榕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2022年本地村民应天增带领60余名半劳动力在榕宏公司务工,扩宽留守人员就业渠道,实现群众人均年收入2万元;通过'企业派单、党员农户种植',应天增向村民承包130亩土地用于种植槟榔芋,年收入12.8万元。”大历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胡筱纯向记者介绍。

image.png

大厉镇土地生态银行展厅  蔡瑛 摄

据统计,2022年,大历镇7个村村财总计增收95.21万元,平均每个村增收13万元;村民流转土地收入301万元、务工收入400万元。

郑坊镇跨村联建食用菌栽培基地,以及“森林生态银行”首个试点以兴源村整村推进为示范带动,周边村逐步跟进的整镇推进模式;大历镇通过“土地生态银行”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人才、带动村民致富、促进村财增收,都是顺昌县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模式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夏日的顺昌,万木葱茏,“幸福草”在恣意的生长,朵朵菌菇满棚开,连片的流转土地绿油油的向阳而生……而郑坊镇、大历镇如火如荼上演的“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科技特派员、下派书记、流通助理、金融助理、企业主、村民以及顺昌县各级党政干部正在这片他们建设中、热爱着的乡土上绽芳华。(蔡瑛 施德书 林锦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