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 ⑯】一个晋江“乡村差生”的“逆袭之路”
更新时间:2024-07-26 15:57:51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为更好引导广大群众和海内外泉籍人士,投身和美海丝侨乡建设,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执行,开展“乡村振兴泉州故事”之“返乡记”主题宣传,以各领域优秀人士返乡促进乡村振兴为主线,深入到泉州各县市区各镇村,讲述华侨、企业家、艺术家等群体推动乡村建设、构筑和美乡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营造社会大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盛夏时节,踏入晋江内坑镇黎山村,只见村道宽敞整洁,四周绿树成荫,村中黎湖静谧,湖畔、茶室、钓鱼台等错落有致,一派“村庄秀美人欢畅”的景象。2021年以来,黎山村连续获评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晋江市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等等称号。

image.png

黎山村航拍 黎山村供图

难以想象,2018年以前却是大相径庭:当时黎山村被定为软弱涣散组织、薄弱村,是内坑镇众多乡村里的“差生”。短短五年,从“薄弱村”逆袭为“先进村”,与在外办企业的黎山村村民张蓬杰回到故乡、参选村书记岗位的决定息息相关。

“村财五年增长了百倍”

张蓬杰大学学的计算机系,多年从业让他具备丰富的软件研发经验,后来结合电商仓储领域,事业正值蒸蒸日上时,在内坑镇领导多次鼓励和邀请下回到黎山村参选村书记,2018年他正式被推选为黎山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前张蓬杰早有耳闻黎山村“没多少村财”,岂料上任后一查,村账上只剩17000元,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是,还欠着将近600万的巨额外债。这对于刚刚“更换人生赛道”的张蓬杰来说,用他的话简直“整懵了”。

冷静下来后,张蓬杰觉得,既然“摊上事了”,就得去面对,去“攻坚克难”。当时,每个村每年村财收入要求不得低于5万元,这是亟待解决的首个“难关”。

张蓬杰迅速召集两委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方案。他将人员细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调取村集体收入项目的协议、梳理债务并理清缘由、以及查清集体资产是否被占用。

经过梳理,他们发现一个显著的增收点:一家私立幼儿园租用村里小学的场地,该场地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操场面积340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5.7万元,租期10年,但租金逾期未缴。按照合同,租金逾期村委会有权要求幼儿园搬离,于是张蓬杰通过村委会下发正式文书,要求该幼儿园将使用权归还给黎山村。

此举立即引起了幼儿园经营者的重视,不仅欠款很快补齐,而且双方经过协商,达成新协议:租金翻一倍,租期从原来的10年缩短为5年。这一调整不仅解决了村财的燃眉之急,而且村财收入就超出一年5万的要求。

“做生意要趁热打铁,治理乡村亦是如此。”张蓬杰说。紧接着最重要的难关就是如何移平“巨额外债”这座“大山”,“新官上任三把火”,张蓬杰紧锣密鼓的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实施土地流转。为了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将分散在每家每户的零星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了一片片规模化、连片化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961亩。其次,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种植业,打造“一村一品”农产品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依靠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实际新增超50万元。2023年,黎山村辣椒获评泉州市级“一村一品”。

image.png

黎山村高标准农田航拍 黎山村供图

开发黎湖周边。在黎湖湖畔这片270亩土地上,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农场,联合周边农户,引入第三方公司共同合作经营,种植各类水果开发采摘业,增设茶室、烧烤屋、钓鱼区等多个休闲设施,吸引游客休闲集聚。

改造闲置厂房。张蓬杰将目光投向村里的闲置厂房,将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并与村庄经联社和村民共同出资,合作建设黎山村中心菜市场。其中,村庄经联社出资50万元(整体预算为250万元),占股30%,在服务周边群众的同时增加村财收入。

打造“拖鞋产业园”。结合村里的拖鞋产业,张蓬杰通过盘活低效用地资源,将38户村民的低效厂房进行联合改建,打造“拖鞋产业园”。这个产业园不仅整合了拖鞋产业的供应链,还拓宽了产业销售渠道。预计该项目将整合80余亩工业用地,建设24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为村集体新增50000平方米的固定资产。

image.png

拖鞋产业园效果图 黎山村供图

建设商住综合体项目。张蓬杰紧跟市场趋势,提议将代征回购的一块村集体用地用于建设商住综合体项目。依托黎山村的区域产业优势,黎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获地并推进黎山花苑项目,预计2024年10月完工。届时,村集体将获6100平方米商场及37个车位,预计新增资产4000万元。这些资产将用于建设拖鞋产业配套园,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

立足黎山村资源,张蓬杰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在“方丈之间辗转腾挪”,对内整合资源,对外积极跑项目,要资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至今,五年时间不仅填平了外债,而且村财增长了百倍以上。

“原来咱村颜值这么高”

“我在这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亲眼见证了这巨大的变化,原来咱村也这么好看!”黎山村一位老人家激动地说到。

image.png

黎山村黎湖公园一隅 黎山村供图

黎山村拥有众多小微企业共计122家,其中包括了小吃店、理发店、小超市等多样化的经营场所。其中包括80余家拖鞋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它们被随意堆砌在村庄的角落,整个村庄环境脏乱不堪。很多过往行人车辆不得不绕道而行。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张蓬杰提出了解决方案:村里统一处理垃圾,并合理收取卫生费。但是,万事开头难,因为增加经济负担,不少村民及企业厂家对这个“新政策”心存抗拒。对此,张蓬杰迅速组建了一个由村两委成员构成的专项小组,加强村庄的巡逻监督,对违规倾倒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理。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逐渐委托村里进行统一的垃圾处理。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成效,第一年便筹集到了3万元的卫生费用,至2023年年底,累计收取的卫生费用已超过37万元。

image.png

微景观 黎山村供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张蓬杰将各项卫生费用全部投入整治村容村貌,填埋旱厕、整改村道、修建栈道等等,为村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让黎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2019年至2021年,黎山村连续三年晋江市综合考评均为拔尖村。

“黎山碗糕”蒸出了“幸福味”

将糯米浸泡至恰到好处,再精心研磨成如丝般顺滑的米浆,轻轻倒入碗中,小心翼翼地放入蒸锅。随着蒸锅的盖子被缓缓掀起,一股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整个村庄,令人陶醉。这就是黎山村传承千年的“黎山碗糕”。

如今,黎山蒸碗糕已被列入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非遗文化,更为了凝聚群众,自张蓬杰回乡后,村委会每年都会在村里主办蒸碗糕比赛,吸引村里的“高手”积极参与,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image.png

蒸碗糕比赛 黎山村供图

蒸碗糕比赛一年比一年热闹的背后,除了村民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守护外,是张蓬杰将企业管理的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中的有效尝试。他结合“党建+三治融合”的创新理念,成功开发了“黎山村乡村善治积分系统”。该系统依托“印象黎山”微信公众号,设立了便捷的“乡村治理积分系统”,实施“做对积分,做错扣分”的管理原则,以此激励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

每积累1分相当于获得0.1元的实际价值。村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贡献包括村委会主办的活动参与度、构建美丽庭院等等,来累积积分,并在“党建+”邻里中心的便民积分驿站中兑换油、米、牛奶、洗衣液等30余种生活用品,这一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村民们开始积极走出家门,纷纷从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热情的“参与者”。

image.png

美丽庭院授牌 黎山村供图

另外,黎山村委会还特别关注老年人,尤其重点关怀残疾人以及患有高血压、低血糖、慢性病、糖尿病、慢阻肺等病症特殊人群。还联合第三方企业,举办健康讲座,为年长者集体过生日等活动。同时,建设“党建+”邻里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设有全科诊室、专家巡诊点、健康小屋、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等场所,还有内坑卫生院、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等相关医护人员坐诊。6月30日上午,张蓬杰还诚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名医专家走进黎山村“党建+”邻里中心”,为村民们提供免费健康咨询。

image.png

义诊 黎山村供图

“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蓬杰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回到家乡,就义无反顾,今后,他将不断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确保乡村振兴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位村民。(林婷 林锦旺 曾勇 袁丽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