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福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有着“耕海牧渔”的悠久传统。多年来,人们对海洋养殖的探索仅限于近海,海水养殖迫切从近海走向深远海。辽阔的海洋是“蓝色粮仓”,渔业养殖未来的发展潜力在深远海。7月11日,在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更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坚持产业强海,进一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福建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深入推进深海养殖业发展,筑建“蓝色粮仓”,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近年来,福建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走进今日的福建沿海,看到的是一幅与时俱进的“海上田园”图,听到的是一曲欢快悠扬的渔歌新唱。
一座座“海上巨无霸”矗立于海面,一排排网箱漂浮在水面,宛如一片蓝色牧场。蔚蓝的大海,孕育着丰富的海产,随着大食物观的树立,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从近海走向了深海。海面下养殖美味海鲜,海面上是旅游观光休闲,通过屏幕就能掌握海洋、鱼类等信息,位于福州连江的“闽投1号”实现了这一愿景。海面下,“闽投1号”安装了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以及传输设备,搭配水下巡检机器人,可多维传输数据,随时监测水温、水质和鱼群情况,并通过智能算法指导工作人员调整养殖方案,同时还能自动调节温度、水质,并投放饵料,可模拟福建深海海域环境进行仿野生养殖,实现了“掌上养鱼”,年产值可高达亿元。海面上,“闽投1号”配套有海景客房、海上餐厅、智能会议室、亲水平台、露天水吧、智慧渔业体验中心、休闲垂钓区、海洋文创天地等,打造渔旅融合“样板间”。
作为全国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今年6月底,“闽投1号”实现了再升级,迈向从“汗水渔业”到“智慧渔业”的一大步。更新了生物识别系统、水下聚鱼灯、网衣清洗机器人系统等,全面提升了深海养殖智能化水平。据悉,“闽投1号”是全国首创的深海养殖装备租赁试点项目、全国首台入级CCS半潜式渔旅融合养殖装备,由福建省自主建造,养殖水体6万方,年产量600吨,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在莆田南日岛,一座海上巨型风车——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随着海风缓缓转动,这是全球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深海养殖一体化的首次创新实践,开创了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融合发展新模式。据介绍,“国能共享号”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一天能发电9.6万千瓦时,约等于4.2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达数百万元。风、光、渔相融合,实现了水下养鱼孕育“蓝色粮仓”,水上发电生产绿色能源的美好设想。
去年6月底,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宁德1号”顺利出运投产。“宁德1号”是一座适用于霞浦四礵列岛附近海域,海况低潮水位为22米深海养殖黄鱼的养殖平台,养殖总体积6.5万立方米,养殖吃水11.5米,在恶劣天气下养殖平台可自动遥控整体平行下降6米,可以抵抗17级台风,是目前国内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填补国内深远海自动化养殖大黄鱼的空白,改善近海养殖污染问题。近年来,宁德市围绕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渔业,按照“精准定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的路子,成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一座座矗立于海面的深海养殖平台,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科技研发、智慧海洋建设等全方位实力的聚合。截至目前,福建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18台(套)、占全国总数45%,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体30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总水体三分之二。随着福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片片湛蓝“游”出了深海养殖产业“加速度”,让福建“蓝色粮仓”更加丰盈。(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