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安溪龙门镇:党建引领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新篇
更新时间:2021-06-18 09:47:11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走进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平坦,犹如在大地上画出一道道弧线;一栋栋整洁庭院掩映在绿水青山里。溪流绕村,碧波荡漾;缤纷花海,姹紫嫣红....在沃野间交织成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华章,为村民畅享生活的闲逸与欢悦铺就了厚重而亮丽的底色。

历史的年轮印证着龙门镇的变迁,见证了洋坑村的发展。昔日落后的村庄抖落满身尘埃,实现美丽蝶变。一座座景美人和的村庄,一幅幅有“点”有“面”的画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安溪的各个角落,诗意乡村无处不在,善美乐居跃然眼前。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愿景,在龙门镇已生动实现。

在这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纯美画卷的背后,处处彰显着安溪县龙门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魄力。近年来,安溪县龙门镇党委以洋坑村为范本,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洋坑模式”,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人居环境“细梳妆” 乡村蝶变展新颜

洋坑村,因村中一溪流两侧绿树相映,溪水犹如清澈的油水顺流而下,故称油坑,后谐音改为洋坑。如今的洋坑村,生态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俨然成为安溪县的“后花园”,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谁曾想,20世纪90年代的洋坑村却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崩岗侵蚀区,全村崩岗226处、崩岗面积达1807亩。因洋坑村拥有丰富的花岗岩等矿产资源,这里曾一度聚集发展了数十家采石场和石板材厂。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山体千疮百孔、支离破碎。春夏雨季来临时,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秋冬石粉飞扬,百姓只能“关窗闭户”,苦不堪言。

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改变现状迫在眉睫。历经磨难的洋坑人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再以牺牲生态来换取发展,洋坑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决定永久性关闭石矿、关停石材加工企业,对崩岗、矿山实施全面治理,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启绿色发展模式。

如何快速推进工作开展,洋坑村将目光首先投向党员。党员作为人民群众中的先锋队,其模范带头作用极为重要。如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硬的党员队伍,它将在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于是,洋坑村先后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商议、审议、决议洋坑村乡村振兴路线,采取“先小范围试点、再大面积推广”的措施,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先试,消除群众顾虑。

建设节排水沟、拦沙坝、修建谷坊、削坡开级、边坡植草、条带种果……在党员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洋坑村开始全面实施崩岗治理,探索出将崩岗侵蚀区变为水保生态区和经济作物区等有效治理模式,并对受灾区群众进行搬迁安置,建起“幸福小区”。随后,在村里大力推行“一革命四行动”,扎实做好农村厕所革命、裸房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期间,洋坑村对全村215个露天旱厕进行拆除,因地制宜采取对全村旱厕、鸡鸭猪圈改造成公厕、菜园、微景观、运动场、停车场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治。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裸房53栋,成为安溪首个无裸房村。大力推进水稻、果蔬、花卉等种植业及稻花鱼养殖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业,形成“猪-沼-茶-果-鸡-花”的循环经济农业。

经过实践探索,洋坑村也率先在安溪全县开展废旧旱厕和鸡鸭猪圈整治,在这场俗称“炸碉堡”的攻坚战中,为全县“旱厕革命”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做法。洋坑村裸房整治的模式和做法,也成为安溪县制定裸房整治五年行动的基础样板,在全县广为推行。

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铺就百姓致富路

随着环境的逐渐改善,洋坑村的干部群众尝到了甜头,更是鼓足干劲发展绿色生态,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根植于村民心中。

发展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推进三产融合,洋坑村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转变,逐渐走出一条“生态复兴、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绿色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锐变。如今的洋坑村,环村溪流清澈,房前稻花香、屋后瓜果香,一派田园风光。

向前看也不能忘了来时路。洋坑村历史悠久,拥有不少古建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开始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村两委整合村民古宅,做大茶香人家、研学教育、非遗小院集群、民宿餐饮等,逐渐走上“村容美化、村财增收、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坚持“讲好一个故事,凝聚一方人心”,以水源堂等宗祠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树立好人好事典型,传承文明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与此同时,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生态小院”落户洋坑,节假日游客量增加不少。

想要继续壮大村庄队伍建设,人才必不可少。洋坑村鼓励引导在外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优秀党员人才回村创业,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带领村民致富。2019至2020年,村里连续两年实现零信访;村财收入大幅提升,村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以颂扬家风家训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蓬勃开展;一批以茶文化、农耕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民宿和非遗文化点建设稳步推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村民增收,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7万元,成为安溪县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洋坑村独创的“生态治理+产业开发”模式,通过治理增加建设用地,将崩岗地转化成土地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以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为代表的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300亩,依托大规模、多等级的数据中心,大力发展云计算、数字媒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的孵化中心,也是安溪南翼新城的新地标、现代乡村工业体系的新典范。

小网格大治理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洋坑村辖有自然村4个,共526户、13个村民小组、党员45人、常住居民2216人。为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村庄,洋坑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村党建网格化要求,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在全村推行“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群中心户”三级网格体系,将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各网格党小组责任人进村入户担当作为在广泛听取了村民意见建议,在推行全村农房整治上实现全村一盘棋,规划设计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既做到统一美观,又兼顾农村住宅的实用性,使农房整治工作成为洋坑的“民心工程”。

下一步,洋坑村党支部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用好乡村“导师帮带制”,带领全村人民在做好还原“绿水青山”的上半篇文章后,全力以赴续写“金山银山”的下半篇文章,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成立村集体运营公司,力促村容美化、村财增收、村民富裕。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洋坑人也更懂得了绿水青山的意义。为了让村民世代吸取历史教训,洋坑村积极筹建“两山理论馆”,进一步诠释“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生动实践,让伟大理论继续引领洋坑村不忘初心、奋发前行。

在洋坑村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在党建的引领下,曾经的“堵点”正在一件件变成“亮点”。沉睡的记忆,在一个个生动的乡村符号下,被唤醒得栩栩如生、跃然动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转型出雏型的关键之年。洋坑村将在乡村振兴新的起点上,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撬动产业发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杨漳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