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漳州古雷第一实幼:让“故土情”浸润“孩子心”
更新时间:2023-09-09 10:17:03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福建讯  从2013年“整岛搬迁”至今,漳州市古雷半岛原住民已经成为了漳州古雷开发区的“新市民”。10年来,有这么一座幼儿园,承载着教育与传承双重使命,主要就学对象是古雷原住民的适龄子女,为此,它在幼儿园该有的基础课程外,结合幼儿兴趣、本地乡情开设了琳琅满目的“原味乡土课”,探索出了一条浓郁地方乡土特色的幼教之路。

养“鲍鱼”、串蛎壳、织渔网、晒紫菜、炒海蛎煎......近日,正值新学年开学之际,记者来到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古雷第一实幼”),正赶上大班、中班孩子们的一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扮演船夫的孩子开着小船将扮演渔民的孩子们送来“海岛”一侧收紫菜、挖贝壳,再送另一批“渔民”到“海岛”另一侧养鲍鱼。除了劳作场景,在“农家乐”区域,扮成客人的孩子们坐在四方桌上享受“海鲜大餐”,一旁不时传来担任摊贩的孩子们的叫卖声。

image.png

孩子们扮演“船夫送渔民出海”

进入室内,又是另一番景象:在“吃透透港城小吃街”,这边的孩子们正在与同伴分工进行剥花生壳、熬糖浆、搅拌、定型、切块,制作美味酥糖,那边又自己动手切菜、打蛋、下油煎起海蛎煎。一位小朋友正端着自己与同伴们分工制作完成的糍粑,向众人分享,邀请大家品尝美食。

image.png

孩子们剥花生准备制作花生味麻糍

这是他们课程的一部分,他们体验的正是古雷半岛原住民的“渔民生活”。“这些都是结合古雷搬迁背景而设置的主题。”古雷第一实幼副园长陈桂丹介绍道,“古雷半岛三面环海,世代以渔业为主,还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然而自从古雷‘整岛搬迁’后,孩子们对以往祖辈的渔业劳作生活不再熟悉。作为一所与古雷搬迁群众安置地——新港城共同新建的幼儿园,我们希望能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特色,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主题使用的设施道具,都是幼儿园多方收集、定制而来。“这些主题需要的道具普通幼儿园没有,比如这个鲍鱼养殖架,是我们专门请工匠根据原来的海上工具,按照适合且能锻炼到小朋友的高度、宽度来复原的。”陈桂丹向大家介绍面前的“幼儿版”养殖设施。

image.png

孩子们学习织渔网

据悉,目前古雷第一实幼已开辟农家乐、渔家乐、海洋世界、小民兵秘密基地、海岛故事等户外区域和讨海娃乐乐小镇、吃透透港城小吃街、讨海娃之家等廊道公共区域,并已完成《我是讨海娃》《古雷特产多》、《古雷景观美》、《了不起的古雷人》、《海岛小民兵》等园本主题活动研讨。

image.png

孩子们在把做好的酥糖进行分装塑封

据了解,创造出这些主题都立足在古雷第一实幼“源动教育”的办园理念上。何谓“源动教育”?“即源于幼儿,基于生活,立足本土,在活性传承中共创未来。”陈桂丹解释道,通过努力开发乡土课程、运动课程,以乡土育情,运动健体,培养出身心和谐的灵动儿童。

陈桂丹表示,大家看到这些课程最鲜明的特色是结合古雷本土资源文化,但本质还是为了寓教育于各项游戏之中,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image.png

孩子们体验“鲍鱼”养殖

比如在养殖“鲍鱼”的游戏中,按照从“1”到“10”的顺序代表每"框"鲍鱼的多少,“10”代表框里放养了10个小鲍鱼,需要投喂的菜比较多,就要放10条海带菜,从小鲍、中鲍再到大鲍,随着数字变少,需要投喂的菜也逐渐减少,这是在锻炼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数学能力。

陈桂丹表示,接下来,各年段已开始开发几个全新主题,“神奇的海洋世界”、“各种各样的船”、“了不起的海边人”、“缤纷的海岛风情”等,继续创造更多可能性,让古雷的孩子们在优化的学习环境中,在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中快乐、健康成长。(陈佳滢 林锦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