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普惠金融改革“宁德探索”】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走好闽东特色普惠金融之路
——访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晋勇
更新时间:2023-08-27 15:01:36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撑是推动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总结宁德市金融部门及机构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高效集聚、合理流动,中国网海峡频道特举办“唱山歌 念海经——普惠金融改革‘宁德探索’”主题访谈活动,以文图、视频等访谈形式,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推介一批示范项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推广普惠金融的“宁德成果”

中国网福建讯 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书写“人民金融”新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宁德市以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逐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建设,不断改善辖区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于2022年5月获评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1.jpg

吴晋勇在福安市开展调研。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 供图

近日,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晋勇在接受中国网海峡频道专访时表示,“缺机制、缺渠道、缺增信、缺信息、缺人才”是长期以来导致“三农”、普惠小微薄弱领域融资难、融资贵及服务便捷性差的核心因素。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从构建服务体系、打通融资通道、推动金融创新三个层面推进试验区建设,持续增强“三农”、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宁德模式”。

接续驻村“帮扶振兴”,传递金融温度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推动普惠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吴晋勇如是说。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2020年,围绕普惠金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联合宁德市委组织部在福建全省首创选派金融系统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工作,先后选派三批共269名金融机构干部到126个乡(镇)挂职工作。

2.jpg

金融特派员激活海洋生产要素支持海参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 供图

金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下田地、进企业、访农户,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摸清“村情村况”,让普惠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同时牵头编写《乡村振兴信贷知识培训教材》,实施村干部金融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干部专业优势和挂点联系村优势,选派17名金融讲师授课培训,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开展培训15期,将金融温度直接传递到老百姓手中,加快推进了金融服务供给和乡村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助推宁德走好走实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融干部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提起“金融干部”,宁德市古田县林前村村民江某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在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的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近两年花菇种植人员较多、产量较高,江某便萌生增加种植猴头菇的想法,但手头资金又不够。古田县农信联社根据企业需求,为其提供10万元贷款支持,帮助其实现技术与规模的升级。“多亏有了金融支持,我增加了近5万元收入。”江某高兴地说道。

为深入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教育,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在福鼎市打造全省首家“省级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推动建成多个普惠金融乡村教育基地,其中霞浦县三沙镇、屏南县厦地村获评首批省级乡村金融教育基地。

同时,为拓展新媒体宣传平台,成立“普惠金融云展厅”,在福安市试点创建网格化金融知识进校园机制,将金融教育送进校园,搬上“云端”。吴晋勇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方式推进金融教育常态化,提高各类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营造普惠金融良好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力乡村“赋能增色”,服务产业发展

宁德福鼎市,被誉为“白茶之乡”,2022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52.22亿元,连续十三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随着“福鼎白茶”愈发红火,如春茶业有限公司经理老洪也想壮大业务规模,但问题随之而来:钱从哪里来?

“以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和担保,我们只能通过四处借钱来收购茶青,有时候借来的钱利息还很高。”从去年开始,老洪通过将非标厂房抵押给福鼎市农信联社,获得了50万元贷款,为迎接春茶市场备足了“粮草”。

3.jpg

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建设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供图

无独有偶,宁德市霞浦县是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北参南养”主产区,亦是“中国南方海参之乡”,年产值约72亿元。“当时我的手头资金紧张,只有海参存货,没办法贷到款,现在银行有了‘海参仓单质押贷’,我用积存的海参贷到了260万元,真是太方便了。”霞浦县围江村海参养殖户苏先生感慨道。

老洪和苏先生所提到的“非标厂房抵押”“海参仓单质押贷”,便是宁德市开展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改革工作的重要成果。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推动成立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中心,牵头起草农村生产要素流转管理规定和融资管理办法,形成全市统一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要素确权、抵押登记公示、融资对接、流转处置、统计汇总五大功能,覆盖市县两级。

吴晋勇介绍,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相应出台县域特色农业生产要素确权登记办法,相继在茶园、果园、标准化菇房、种植大棚、茶叶加工企业、民宿等非标准化生产要素确权登记方面取得突破。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还推动成立资产收储公司,引入政府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参与风险分担,有效解决银行后顾之忧。

“通过整合盘活生产要素,我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海参仓单质押’‘茶园契约贷’‘民宿贷’等生产要素产品,将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配置,全面改善农村经营主体融资环境。” 吴晋勇说,截至2023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生产要素类信贷产品270种,通过生产要素累计融资14.97万笔,累计融资金额166.05亿元。

撬动县域“信贷杠杆”,架起致富桥梁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在宁德,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金融助力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宁德市山海资源禀赋优越,做大做强‘8+1’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需要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有效地投入到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当中。”吴晋勇表示,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结合县域产业特色和金融特性,开展“一县一品 贷动‘闽’生”专项行动,通过形成“几家抬”合力、加强科技赋能、推动金融创新、加大宣传等各项措施,精选乡村振兴、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项目8个,层层推进,有效带动了县域信贷有效投入,形成县域特色信贷品牌。

据了解,至2023年5月末,各县(市、区)均针对县域制造业、海洋经济、林业经济等领域形成了1-2个县域特色信贷工作品牌,“一县一品”专项领域对应贷款余额274.55亿元,比年初增长37.9%。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地乡村产业大起来、强起来,活力越来越足。

4.jpg

工商银行宁德分行结合闽东“8+1”特色产业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工商银行宁德分行 供图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积极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撬动作用,激励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有序扩大金融服务惠及面;不断优化央行资金使用方式,以“再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再贷款+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信贷模式,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农户就业增收;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为辖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有效信贷支持,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政策工具红利。截至2023年5月末,再贷款余额达36.23亿元,较试验区建设前增长328.76%。 

普惠金融“点信成金”,擦亮信用底色

“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离不开信用体系建设。”吴晋勇介绍,为构建良好的金融信用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致力营造政府主导下“共建、共享、共认、共用”的信用建设格局,大力推动“金融信用村、信用乡镇”“海上信用渔区”创建工作。截至2023年5月末,全市共创建信用村693个、信用乡(镇)24个、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信用白茶产区4个,柘荣县获评福建省首批信用县。在普惠金融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宁德经验成效卓著,作为福建省第一批普惠金融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创新性延伸农村信用创建的触角,在全国率先开展“海上信用渔区”创建工作,探索出一条以海上养殖业为基础,形成以养殖大户为牵头人,以产业链、合作关系、民间信誉、养殖区域等要素为纽带,建立“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银行搭台、渔民受益”的可推广、易复制模式,为农村信用体系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5.jpg

霞浦县溪南镇油菜屿获评海上信用渔区。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 供图

据了解,宁德市对获评信用户、信用村镇在贷款利率、授信额度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农户通过信用评定获得信用贷款进行融资。截至2022年末,共评选出19个海上信用渔区、184个海上信用养殖小组,全辖金融机构定向发放信用贷款4.37亿元,比创建前增长129%,贷款利率较同期同档次LPR下降50-200个基点。

“海上信用渔区”创建后,宁德三都澳城澳村养殖户宋某凭借着良好的信用,经宁德农商银行实地勘察和资金测算后,为他推荐了小微企业主贷款,并为其追加授信270万元,为其经营赋能增效,增进产业“造血”能力。

“普惠金融服务富了群众的钱袋子,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吴晋勇说,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将持续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有效发展模式,加大对全市干部队伍金融能力提升工作的力度,持续推广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改革成果创新应用,打造品牌式金融服务,切实将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拓面、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执金融之“钥”,绘就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美好新画卷。(陈华超 蒋一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