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花桥苦笋有点“甜”
更新时间:2024-06-11 15:34:34 来源:中国网

“这些就是花桥苦笋系列产品,有泡椒、酸菜、酸辣三种口味,还有一款清水笋。上个月,县里在福州举行了一场推介会,花桥苦笋深受欢迎,被福州市民抢购一空。”6日,记者走进南平市松溪县花桥乡众桥振兴投资有限公司的展厅,只见乡长叶松楠化身“推销员”,正向到访的宾客推介花桥苦笋等当地“土特产”。

尝鲜无不道春笋,笋中极品数苦笋。在国家级生态乡松溪县花桥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闽北地区特有的苦笋品种——花桥苦笋。

每年小满前后,雨水充足,农作物进入灌浆期,花桥苦笋则进入成熟期。相比于其他苦笋用“拗”的手法采,花桥苦笋则需要从土里“挖”出来。

“别看花桥苦笋露出地面的长度只有十几公分,但埋在地下的部分会超过1米,需要花力气去挖。”叶松楠介绍,“花桥乡坐拥1万多亩的纯天然苦竹林,产出的苦笋径大肉厚、口感鲜脆,微苦中带着鲜甜,不仅美味可口,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听了叶松楠生动的介绍后,我们对花桥苦笋充满了好奇,便驱车前往源尾村——花桥苦笋的主产地之一。

“这些天,很多外地的朋友打电话给我,想买一些花桥苦笋,我告诉他们今年的卖光了,明年要早点。”

“没想到,以前没人买的苦笋,现在这么好卖,价格也不错。”

“是啊,今年是产笋小年,明年是大年,苦笋的产量肯定不低,大家赚得会更多。”

……

源尾村文化活动中心“吃茶话事”点,村党支部书记杨春花、村委会副主任王福全、村妇联主席杨春英等人一边品着松溪白茶,一边谈着花桥苦笋。

苦笋,是大自然的馈赠, 也是当地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源尾村有5000多亩的苦竹林,苦笋也是当地人爱吃的山珍。“我们村的苦竹林从不施肥打药,苦笋又脆又甜,不仅可以清炒、煮汤,还可以生吃。”62岁的王福全家里有30多亩苦竹林,平日的管护只是给竹林除除草。他说,曾有村民做过实验,施过肥的苦笋不如天然的苦笋好吃。

苦笋虽好,但因知名度不够,一直走不出深山。即使村里于2019年成立了花桥乡源尾农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小众”的花桥苦笋依然名声不显。

转机出现在2023年。这一年,花桥乡通过“党建体检”,摸清了当地优势资源和存在问题,并于当年6月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松溪县众桥振兴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合作模式,努力让花桥苦笋等“土特产”出圈。

“在南平市委统战部的帮扶下,我们与福建夷山物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牵手,采取‘乡村振兴公司+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申请注册花桥小径竹苦笋商标,

开发花桥苦笋系列产品,让时鲜山珍飞入寻常百姓家。”叶松楠说。

如今的苦笋,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

家里有100多亩苦竹林的杨春英感慨地说:“原来,苦笋6毛钱一斤都没人买;现在,合作社保底2元一斤收购。而且,苦竹林是天然的,每家每户都有,这份收入很稳定。”

“目前,花桥苦笋的产业化发展,只是迈出了打基础的第一步,预计年产量500吨,产值400多万元。”叶松楠表示,今后,花桥乡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花桥苦笋等“土特产”走出闽北、走向全国。(卢国华 何丹烨 周燕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