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器展示、艺术家主题沙龙、茶杯制作体验……5月1日-3日,一场以“废墟之上——让紫砂回归实用器根本”为主题的展览在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举办。
据悉,此次活动由“野芯家”发起,也是主办方尝试将艺术家驻地模式引入村庄的第一期试验。现场通过讨论紫砂的实用性和茶叶的工艺研发,探索将艺术与茶乡结合的可能性,推广该乡茶文化,助力茶文旅融合发展。
活动举办地位于祥华乡祥华村八斗尾21号,是一座传统的老屋,斑驳的土墙、陈旧的木窗、错落有致的青瓦,这些岁月的痕迹在它的身上清晰可见。这里正是“野芯家”的茶叶生产基地。
“野芯家”是由安溪县祥华乡张一创建的茶品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祥华人,张一家族世代以茶为业,他曾到各大产茶区学习,后来组建了闽南乌龙茶深发酵工艺研发团队,提出了“原料第一,工艺当古”的生产理念,并在祥华村八斗尾建立茶叶生产基地。
“祥华乡是铁观音的核心产区,有着诸多优良茶树品种,于是便萌生了回乡建设闽南乌龙茶深发酵工艺研发与生产基地,并且设立艺术创作与展览空间。”张一介绍,“野芯家”要根植于茶山土地,致力于还原树种性状本味、还原山场自然风味、还原茶叶工艺风味,不遗余力地探索闽南茶树品种,尝试驯化种植闽南原生大乔木树种,希望借此让传统茶乡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紫砂壶从开始就是饮茶的器具,一把好的壶,首先应当实用、适茶,要满足这个基本条件。”紫砂世家、紫砂手艺人曹栗尧是此次主题展览的驻地艺术家,他表示,制壶之人应当懂茶,知道器型、泥料对冲饮的影响,出汤快慢,因茶制宜,实现茶与器的相生重构。
此次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年茶商、企业等群体关注这片乡土。“亲手将一片片茶叶采摘下来,感受着它们的柔软与生机。自己动手参与制茶,感受着每一个步骤的细腻与用心。看着茶叶从翠绿逐渐变成干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来自山西太原的薛安悦就是其中一员,她特意来体验制茶技艺,并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茶与乡土资源结合,激活了乡村文旅价值。“我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踏入制茶的奇妙世界,学到了知识,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亲手制作了紫砂杯。”来自泉州的林诗涵,在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研学之旅。
“创作不能离开土地,创作不是破坏,是共生,是平等对话。”谢日菲是此次活动的策展人,她长期致力于泉州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文创产品的研发。谢日菲介绍,春茶季的这场试验,吸引不少人关注到乡土,同时通过艺术家驻地,能够探讨乡土与人文、乡土与产业、乡土与青年的关系。
“乡土不该被遗忘,村落不应再凋零。”张一表示,尝试引入艺术家驻地模式,把艺术家的创作与村落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相结合,对农产品和农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意包装与改造,借助艺术的魅力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实现文旅资源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黄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