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宅改”绘新颜 振兴谱新篇
——福建建瓯推进“宅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更新时间:2023-10-14 09:57:42 来源:中国网

青瓦白墙错落有致,道路整洁通村达户,广场公园星罗棋布,乡村游乐亲近山水,一排排规划有序、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和美丽新村在秋日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作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走进建瓯市,绿水青山踏歌来,浓墨重彩绘新景的农村画卷正徐徐铺展……这是建瓯市以“宅改”助推乡村振兴的蝶变“样本”,也是建瓯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image.png

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效果 魏永青 摄

近年来,建瓯市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执好规划之笔,绘就产业发展新图景;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持续释放“宅改”增值效益,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奋力绘就和美乡村共富新画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分。

坚持党建引领  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建瓯市充分发挥“双带双创”机制优势,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党建引领农村“宅改”走心走深走实,将“宅改”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组建以党员为中坚力量,党群工作者、妇女代表、青年志愿者为先锋的2500余人“宅改”实战队伍,充当“宅改”调配员、指导员、技术员、突击员、作战员。采取分组包片负责的形式稳步推进村“宅改”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吸纳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村民代表,成立村民理事会454个,理事会成员3454人,始终注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承担协调改革、组织议事、建房管理、村庄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事务,有效解决“一户多宅”“超面积建设”“登记确权颁证难”“宅基地权属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做到办法由党员牵头群众想,事情由党员带头群众办,打通宅基地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走村入户、日常巡查、情况上报等工作作为考核奖励分,并定期在网格村组张榜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党员年度积分作为入党转正、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予以正面激励,对没能发挥相应作用的党员干部予以约谈。借力村规民约,制订村规民约293个,编制《农村宅基地管理章程》207个,“约”出了民主新风尚,呈现“改革试点群众是主体”“村庄建设群众齐出力”的良好氛围,“宅基地不是祖宅,属于集体所有”的观念也在逐渐形成。

执好规划之笔  绘就产业发展新图景

作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建瓯很多农村布局错落分散,农村“空心化”、村庄建设扩张、旧村空心居住功能不强情形较为普遍,宅基地在管理和规划利用上存在“信息孤立、散乱无序”问题。各地坚持规划先行、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完成95村庄规划编制。运用5G技术,率先在全省建设“三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导入11.23万宗宅基地和12.54万户资格权数据,贯通共享国家和省上涉农、自然资源、村庄规划等数据信息,有效促进农村宅基地调查、流转、退出、审批、监管等业务向“高效协同”转变,为规划布局合适的产业发展和宅基地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在宅基地退出整合上发力、致力于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以村民利益不受损,保障村民宅基地资格权为前提,累计整合退出、拆除闲置和超面积宅基地478处,附属建筑2298处,共17.3万㎡,规划出1900亩用地用于、冷链物流园建设,竹初级加工园、促进产业发展。建安桐源村整村搬迁涉及120户21.3亩,有力保障食品精深加工区用地需求。东峰焙前村结合“宅改”推动整村退出搬迁,建设北苑御焙公园,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文章。以项目为依托,整合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农资金,大力推进“宅改”:建设22个省市级“绿盈乡村”、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8个,整治既有裸房1020栋,新改建农村道路34.637公里,农村安全生态水系6公里,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02户,改造农网10千伏线路7条,新建、改造供电台区13个……原来农村一些久拖不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得以顺利推进,实现村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盘活闲置资源  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

沿小松溪顺流而上,建瓯市小松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建成“知青历史文化博物馆-党员‘双带双创’展示馆-湖头村“枫丹白露”艺术基地-渔村路后桃花岛”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形成一条以党员教育基地、现代绿色农业、运动休闲和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示范带,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这是建瓯在推进“宅改”工作中,进一步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image.png

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促进文旅融合 吴震 摄

各地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通过开展政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乡贤投资、文创工作室、现代农业等多种业态,实现农村宅基地资源向“要素集聚、综合利用”的转变。打造了房道“畲乡文化”、顺阳“九仙画苑”、迪口“农耕孝廉文化园”等文旅品牌,新建8个果蔬冷链库房、6个农村交易市场、3个农民住宅小区,28个村民食堂,“美丽庭院”创建101个,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居住条件同改善;借“宅改”东风,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出一条““宅改”+古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完成包括东游党城、吉阳巧溪、迪口郑魏等16个国家、省传统古村落、30余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进一步擦亮“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

为有效破解农村在宅基地和农房使用上“一边闲置浪费、一边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瓯充分运用调查摸底数据成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设多样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宅改”贷”产品,完成签约1070户、实现信贷投放8023万元,保障宅基地收储、流转、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需求,无论是地方和个人,都能充分运用资金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资源盘活利用新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新业态,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村村景不同,村村风韵浓”。如今的建瓯各乡镇村道整洁干净,四处瓜果飘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欢声笑语满乡村。通过治理带动、“宅改”驱动、农旅促动等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已然绘就。(蔡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