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海洋经济蓝图绘就 “海上泉州”乘风破浪
——泉州出台《泉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
更新时间:2022-10-07 14:54:49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到2030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以上,培育形成1-2个国际知名品牌,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基本构建现代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行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海上牧场与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力争打造成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这是由泉州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泉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简称《规划》)所绘就的海洋蓝图。 

明确“1551”战略总思路  促进转型升级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规划》围绕打造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城市1个战略总目标;系统布局海上牧场(另行规划)、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初加工和预制菜等5大领域;实施资源供应扩增、企业引育发展、园区孵化集聚、创新转化示范、品牌创建提升等5项工程,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源,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拓展能力明显提升,努力建成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城市。

到2025年,届时泉州将培育出国家级龙头企业5-8家,形成5个以上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全市统筹规划打造5-7个特色集聚区,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行业产值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拓展产业细分领域  提升发展能级

经过多年培育积累,泉州在水产品加工综合实力、海洋休闲食品特色集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培育、关联行业延伸拓展等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规划》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全值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和产业布局“全链条、高级化”导向,以市场为牵引,着重“补链、延链、扩链、强链”,加快突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细分领域,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立足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初加工和预制菜4个领域,延长海洋产业链,重点开发各类海洋产品。

海洋药物上,重点开发海洋原料药、海洋药用辅料和海洋现代中药,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海洋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项目。

海洋生物制品上,重点开发海洋新型生物材料;具有调味、增塑等功能的海洋食品添加剂,具有海洋功能性食品;以及海洋农用生物制品、海洋化妆品等。

海洋健康食品上,重点开发海洋休闲食品、鱼糜制品以及营养配餐、代餐食品等海洋特色健康食品,不断挖掘海洋食品潜力市场,丰富海洋健康产品谱系。

初加工和预制菜上,重点优化水产冷冻初加工、做大海鲜预制菜、开发特色腌制品(干品)。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改造投入,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重点推进五项工程  不断增强动力源

《规划》意在充分发挥泉州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推动全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实施5项工程:

资源供应扩增工程。聚焦扩大资源供应渠道、提升原料冻储能力、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形成多渠道供应格局,增强加工企业原料资源获取能力。

企业引育发展工程。聚焦壮大龙头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发展初创企业、推动“引陆下海”,形成重点领域龙头带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

园区孵化集聚工程。聚焦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晋江经济开发区、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惠安崇武产业园区、泉州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德润产业园、南安北部新城水产预制菜产业园、泉港现代海洋产业园。

创新转化示范工程。聚焦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实施创新转化示范项目,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发展能级。

品牌创建提升工程。聚焦打造特色品牌集群、发挥中介服务功能、拓展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增强品牌综合竞争优势、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占有率。

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为海洋经济托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规划》提出4项保障方式构成海洋经济发展保障体系:

体制机制保障。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成立产业发展智库,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创新服务专家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围绕全产业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非营利性、非实体性协同创新体系。

投融资支持保障。调整优化海洋与渔业等专项资金使用结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资金的投放规模。创新融资模式,完善融资担保和贴息奖补机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政策扶持保障。强化专项扶持政策,完善激励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产业布局、政策、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将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化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保障用地需求。优化市场服务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行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人才队伍保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突出引进一批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关键急需方向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其打造海产品供应链管理、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专业。鼓励校企共建海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调研、树立先进等方式,锻造企业家队伍。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助力海洋发展统筹

“十三五”期间,全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11%,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好,助力规划实施成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建立工作机构。依托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小组,建立海上牧场与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我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布局和培育。由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日常工作。

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本规划与渔业、医药、工信、科技等其它专项规划及相关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衔接;市发改、工信、科技、卫生、药监等部门要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做好与企业的对接。

项目开发机制。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建立项目策划、滚动生成、动态管理、持续推进的项目开发机制。持续策划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发挥项目对“补链、延链、强链、扩链”的支撑带动作用。

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全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监测评估,准确及时掌握全市产业发展情况。建立规划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目标和实施举措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邱虹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