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南平武夷街道: 讲好万里茶道故事 打造经典“武夷”品牌
更新时间:2021-11-17 17:42:2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风景旖旎的国家公园坐落在此、万里茶道”从这里出发,形成了贯通南北、接连欧亚大陆的茶贸易之路,成为继丝绸之路后联结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今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这对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街道来说,无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中国网海峡频道“乡村振兴看南平”采访组一行来到武夷街道,探寻在新机遇下,万里茶道起点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以乡村振兴工作为总抓手,讲好“武夷故事”的宝贵经验。

昔日万里茶道起点 今日乡村振兴前沿

小石桥下流水潺潺,溪边写满历史的木回廊下,几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而距此不远,几幢规制恢宏的清代老建筑正默默诉说着这里作为万里茶道起点曾经的荣光……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8公里处,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800人左右,在2005年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第三批入选中国传统古村。

1.jpg

下梅村景色宜人 林颖杰摄

当地导游介绍,在新石器时期,下梅村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北宋时已发展成一个行政区,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清中后期,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当地完整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邹氏大夫第、邹氏家祠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村中现有十几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历史古建筑,村中巷道纵横,防火墙高耸屹立,溪流穿村而过,较完整地反映出了清代中期村落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19年,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余艘,且“转运不绝”。其中,与晋商合作的下梅邹氏,创办了商号“景隆号”,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建豪宅七十余座。目前,邹氏家祠仍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内保存得最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邹家第29代儿媳妇毛志英介绍,雍正年间,疏通万里茶道的晋商到福建经营武夷岩茶,主要合作伙伴便是下梅邹氏。

毛志英说,自己20年前嫁到下梅时,虽新房就在“大夫第”大屋中,但没人知道祖上的显赫,曾经很长时间内全靠几亩薄地艰难度日,虽有些茶树,但一度因为不值钱差点砍掉。

前几年,伴随着武夷山茶叶行情持续走俏,以及《乔家大院》的热播,下梅邹氏逐步恢复了祖业。邹家后人邹应文和堂弟重新注册了“景隆号”商标,并成立了万里茶路茶业有限公司。第30代后人邹晓林,从武夷山市武夷学院毕业后创办了“邹府家茶”品牌,每年能有数百万的收入。如今,乘着武夷山国家公园入选首批国家公园、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等诸多政策利好,邹晓琳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理念的引领下,今后,我希望进一步挖掘武夷茶的茶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品味、读懂武夷茶的魅力。”邹晓林说。

深挖资源禀赋 用足政策利好

“武夷街道是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是万里茶道的起航地,境内有天心村、黄柏村等正岩茶核心产区,也有下梅村、赤石村珍贵的万里茶道历史遗迹,下一阶段,武夷街道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茶产业发展。”武夷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文辉对记者说。

2.jpg

武夷街道致力做好茶产业文章 武夷街道供图

众所周知,茶和旅游是武夷山最抢眼的两张“名片”。近年来,武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下大力气做强、做优茶产业,通过紧抓“正岩”,集聚“财气”。据介绍,当地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精心打造茶叶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实行“党支部+互联网+茶农+老手艺”运行模式,推广示范带“正岩茶”特色产业。通过“武夷正岩杯岩茶茶王赛”、“天心村斗茶节”等活动宣传推介,推动合作,一方面为茶农搭建平台,以便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广大游客和市民品茶,提升武夷“正岩茶”的知名度,做大做强茶叶经济,助力茶产业经济发展,促村民增收。

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方面,通过成立合作社,规范茶企、茶农日常管理。正确引领茶叶消费市场,在鼓励发扬天心村等正岩核心产区坑涧岩茶独特风格及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大力引领倡导平价消费,引导境内茶企做“大众消费者能喝得起的放心茶”。

茶旅融合是武夷街道促进产业发展打出的又一张“好牌”。近年来,武夷街道着力打造“串点连线片”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下梅、溪洲、吴齐茶旅产业,促进旅游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参加创建“武夷品牌”建设,打响“武夷山水”公用品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目前,街道共有16家茶企入选“武夷山水”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进一步做活“万里茶道起点”这篇文章也是当地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接下来,当地将完善下梅历史文化名村古街、水电、立面改造提升、夜景工程以及古建筑古民居修缮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旅游道路6公里,新建下梅村与纵八线道路连接线,新建古街村民整体搬迁安置区配套道路;改造提升古街当溪和梅溪生态防洪堤建设,新建景观游步道以及沿溪景观改造等。(林颖杰 林锦旺 施德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