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初春,北京城里处处新芽吐绿,腊梅、玉兰、桃花、海棠次第绽放,那千种风情,万般明媚,一派生机,真个叫春色惹人醉。三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晚,位于北京西二环的梅兰芳大剧院里锣鼓铿锵,曲声嘹亮,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新编高甲戏《李光地》激情上演。
专家盛赞“安溪现象”
这是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排演的一出好戏,一出选取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在朝辅政四十八年所经历的几个事件,用戏剧手法浓缩编排,艺术化展示一代理学名臣“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康熙语)”精神品格的好戏,一出倡扬为官理政者敢于直面社会矛盾、勇于担当、解民生之忧、谋国之长远的好戏。这出好戏被列入“文艺倡廉”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剧目,不仅切题且实至名归。
梅兰芳大剧院久负盛名,是拥有高技术含量、具有国际水准的戏剧演出场地,舞台视觉、听觉效果极佳。坐在舒适的座椅里,我凝神静气观赏,一边仔细辨认角色,一边认真看着幻灯打出的唱词、道白。演员们的全情投入,精彩表演,深深地感染着观众,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非常成功,剧终谢幕,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祝贺,久久不离场。我也难掩欣慰,抚今追昔,思绪闪回,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前两次晋京演出的种种往事一幕幕浮现。只觉得,今朝与昨日,时空虽已转换,情景却是依然。
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前两次晋京演出分别是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各种生产力大迸发,文艺创作亦如是。老剧作家诸葛辂写出新作《凤冠梦》,由安溪县高甲戏剧团排演,1983年,在第十五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中一举夺得剧本、导演、演出、舞美、音乐、演员六个奖,组委会还为此剧特设“集体龙套”奖,一时间,安溪高甲名声大震。1985年,应文化部艺术局和中国剧协邀请,剧团带着《凤冠梦》晋京献演,还进入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汇报演出。《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给予报道,《北京晚报》的标题最是生动:闽南侨乡高甲戏,一夜倾倒北京人。而后,全国二十多个剧种、3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了《凤冠梦》。
跨入九十年代,距首次晋京演出十年,1995年,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再次受邀上北京献演《玉珠串》,同样大获成功,囊括三大奖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研讨会上,三十几位戏剧专家对《玉珠串》剧给予很高评价,有的专家还回忆十年前《凤冠梦》剧演出的盛况。于是,两剧同评,前后事共议,甚为罕见。一位德高望重老专家出了个话题:一个处于全国最大贫困县的地方剧团,十年间带着两部精品佳作晋京演出,这说明了什么?研讨会给予了“安溪现象”之总结:安溪经济暂时贫困,但文化艺术非但不贫困,还相当富有。这得益于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名茶铁观音的滋养。
佳作迭出“安溪力量”
且不论“安溪现象”,作为曾在文化局任职、参与组织晋京演出的我倒是认为,安溪戏剧的繁荣,有几个因素值得提及。
首先是发展戏剧事业氛围浓,合力强。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都注意扶持戏剧,改革开放后尤其重视。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安溪县正致力于脱贫攻坚,但对戏剧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减,人、财、物和政策,可以说,能给的都给。今年《李光地》剧目晋京,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就是演出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年,省里确定《玉珠串》剧晋京演出时,曾有“安溪让出剧本,市级剧团承演”之意,但安溪县委、县政府听取汇报后果断决定:集聚力量,安溪高甲再晋京。随后,政府拨出专款,社会为之集资,海外侨亲捐赠。我永远记得一句让人非常感动的话,是一位乡党委书记说的:这么大的县,虽然穷点,紧一紧,挤一挤,也得将剧团送上北京。
剧团载誉归来后,到二十几个乡镇巡回演出《玉珠串》,是汇报,更是对全县父老乡亲的感谢。
重视人才培养使用,这是安溪戏剧发展有后劲之关键。动乱结束后,县里及时给老剧作家诸葛辂落实政策,让他回归剧团,这才有了《凤冠梦》《玉珠串》两个剧本问世。著名导演吕忠文在剧团里成长、成才,安溪三个蜚声剧坛的大戏都是他导演的,倾注了无数心血,也尽显其出类拔萃之才华。名编剧,名导演,携手共创,佳作迭出。
队伍稳定,形成梯队,才能让事业稳步发展。培训演员有诸多方式,以团带班是最常用的。1990年,安溪教育、文化两局联手创新,剧团与职校合作,用八年的时间,培养了一批文化素养与戏曲功夫都达标的新人。1995年晋京演出时,《玉珠串》剧里的龙套由这些学生担当,既解了人员不足之困,也在实践中让他们成长的更好。经过三十几年的磨炼,现在,他们成了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里挑大梁、担重任的中坚力量。
勤奋练好基本功,潜心创作抓精品,艺术追求无止境,对这些戏剧界的老生常谈,安溪剧团不仅讲得多,而且是践行者。戏剧是综合的艺术,编、导、演、舞、音、美,生、旦、净、末、丑,缺了哪一个,戏都成不了,要想出精品,各种人才都需要。
与剧团交集来往间,我耳闻目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年轻一代不敢懈怠,功成名就者为后辈作出表率。剧本创作非常艰辛,选材、构思、定人物、设情节、编台词,诸葛老师常年伏案,字斟句酌,殚精竭虑,方有上乘之作。吕忠文老师深谙高甲戏艺术特点,又坚持细研导演理论,揣摩导演技法,他善于让诙谐风趣的丑角表演略微夸张,尽显“以丑见长”“以丑见美”之高甲戏特色。在《李光地》剧中,“君臣对弈面谏诤言”那场戏的导演技巧洗练明快,戏剧效果之好,真让人拍案,堪称出神入化。这就是名导吕忠文的风格:从不停下研讨的脚步,总有奇思妙想,追求自我超越。一些活跃舞台几十年、个人成就很亮眼的老演员,依旧兢兢业业,坚持练功。老一辈精神的传递,润物细无声,幼苗竞相长。
寒来暑往四十载,安溪高甲三晋京,而且从未间断与央视合作,上北京、下深圳、赴榕城,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等各类专场晚会,他们二十五次应邀参演,央视摄制组还四赴茶乡,拍摄专题,安溪高甲知名度不曾衰减。
茶乡戏剧之树如此茂盛长青,是一代代戏剧工作者的接力传承。《李光地》创作于2017年,是人物传记体的戏,而这个人物又是本地历史名人,他为官多年,经历过当朝几个错综复杂大事件,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可贵的是,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保护传承中心,都一门心思做事业,不畏难,敢挑战,倾力而为,终有硕果。2018年,该剧在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中被评为一等奖,也是福建省第九届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
《李光地》在京演出,反响热烈,各类报刊、媒体发表的剧评皆不吝盛赞,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此剧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难能可贵。可以说,这部剧作让安溪戏剧事业再次登高,而往后如何延展其生命力,值得思考,值得去做。拍摄于2021年的戏曲电影《玉珠串》,在 2023年的洛杉矶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上获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就是好戏生命力强大、长久之范例。我们期待。(宋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