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晋江梧林:百年侨村的“新旅程”
更新时间:2024-03-19 16:55:41 来源:东南网海外频道

3月8日,由新加坡旅游局、福建省侨联、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南洋文化节暨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以下简称“娘惹文化季”)在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以下简称“梧林”)拉开帷幕。无论是热爱娘惹服饰的年轻女孩,还是热衷于传统建筑的摄影爱好者、想要品尝地道南洋风味美食的老饕,都不约而同齐聚梧林同赴一场春日盛宴。

侨村·古厝·家国情

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的梧林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全村常住人口有1800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则有15000人,是典型的闽南侨村。清末至民国初期,讨生活的梧林人跟随下南洋的热潮先后抵达菲律宾等国谋生,凭着吃苦敢拼的劲头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事业有成的侨胞们始终心系故里、胸怀祖国,回到家乡盖一栋房子、把根留在祖国是他们最朴素的心愿。

由旅菲华侨蔡朝东建造的朝东厝始建于1930年,是梧林古村落中建筑年代最早的“番仔楼”,青灰色的水泥外墙为整栋建筑描摹了一道素雅而清新的底色,虽然外墙并未进行装修,但从门窗、廊柱、屋顶等细节部分仍能窥见房主的精心设计。进门后,一楼大厅正中间的电梯井特别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蔡朝东在建造朝东楼时颇为新潮地设计了电梯,然而,房子建成尚未装修便逢抗日战争爆发,房主便将原本用来装修和安装电梯的经费无偿捐给国家助力抗日战争。

在梧林,像朝东楼这样见证了侨胞们爱国爱乡的故事有很多,如旅菲华侨蔡德鑨于1936年建造五层厝时,为支援抗战,将装修款捐给政府用于购买抗战飞机;由旅菲华侨蔡顺意于1938年建造的侨批馆,也因日寇入侵而未能完工,蔡顺意将余下款项悉数捐给政府用于抗战,此后侨批馆则被改做梧林小学校舍。此外,如胸怀祖国楼、放眼世界楼、旭日东升楼、奋发图强楼、江山如画楼等一个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名字,也直观地表达了华侨们对祖国难以割舍的爱。

除了华侨元素外,梧林还保留了闽南传统大厝、番仔楼、洋楼等多种建筑样式。在这里,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像德养宅这样的闽南官式大厝,也能看到集东西方建筑美学于一身的五层厝、朝东楼,以及单身复式公寓的梦菜家声楼、结合了欧式建筑塑花工艺和造廊技术的修养楼……每一栋建筑从朝向、整体布局到石雕木刻、廊柱、门窗、天井、楼梯,所呈现出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都是领先同时代的。

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

梧林现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132栋,这些建筑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是我省保存最为完好、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制最丰富的传统建筑村落。2016年11月,梧林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与梧林同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社区全国有1602个。其中,福建省有105个村落、社区入选。传统古村落在保护、传承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梧林的作法是:政府牵头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在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持续推出体验感与口碑俱佳的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走进来、住下来,带动当地居民富起来、乐起来。

2017年3月,以晋江市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正式成立,园区动迁和保护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步启动。作为工作组副组长,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梧林项目办副主任金宏勃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各项工作。回忆起第一次走进梧林村的情形,他的感受是路很窄,人多的时候停车都成问题。此外,村里很多番仔楼、古大厝因无人居住而破败、坍塌,这些建筑由于年代变迁,产权涉及人数众多,村民想要修缮也困难重重。即便如此,当收到动迁通知时,不少村民的态度还是半信半疑的,对于世世代代居于此的他们而言,文旅开发和文创园区似乎离他们的生活有些遥远。

为了破解这一局面,工作组制定了相应的安置规划方案,还发动村干部和村民前往华侨旅居国做好华侨住宅的动迁工作,并确定了由政府牵头统一修缮,在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上保留房主的产权,有些代表性的住宅甚至直接用房主的姓名来命名。

园区内的建筑形式多样,建成年代久远,不仅存在老旧、荒废等问题,排水、通讯、消防等设施也极为落后。为此,工作组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园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内传统建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对园区的整体绿化、水系和地下管网等进行同步改造。为了满足入园的交通需求,晋江市政府牵头在园区南侧和西侧各规划了一条道路,并在园区内规划了大型的停车场。

如今,站在园区游客中心向南眺望,清澈的梧垵溪犹如一条玉带绕村而过,梧垵溪两侧分别是停车场和进村的人行道,道路两旁种有成排的绿树,沿着人行道缓步而行则能看到成片的花海……在园区工作的王艳秋是本村的居民,她欣慰地说,项目改造后村里的环境变美了,住在村里就跟住在公园里一样,平时在园区里工作,休息的时候带着家人在园区里散步,和孩子在花海边玩耍,生活特别惬意。

南洋咖啡的主理人蔡灿艺是园区投入运营后回乡创业的代表,作为80后,他对南洋咖啡颇有研究,2021年,看到老家梧林被改造成景区后,他在高兴之余也看到了商机。“梧林有一个明显特色就是南洋气息,在南洋生活的华人每天都会喝咖啡。”蔡灿艺介绍说,自己生在梧林、长在梧林,回梧林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推广南洋咖啡,既是自己的爱好,也跟园区的定位很搭。

从最初动迁时半信半疑的态度,到如今由衷的自豪与欣喜,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村民们的态度?在金宏勃看来,让村民们改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园区改造后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了。据金宏勃介绍,从项目拆迁安置到园区规划改造、投入运营整个过程中,从市政府到新塘街道、梧林社区以及园区各级单位都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不仅高标准落实园区的各项软硬件规划,也把社区居民的安置和增收等纳入规划当中,对拆迁红线内的住户按统一标准进行拆迁安置,对未涉及拆迁的住户则鼓励他们利用自家房产为游客提供与园区相匹配的商业服务,如咖啡馆、闽南菜馆、换装馆等,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作为不设围墙的景区,梧林自投入运营以来不仅带火了晋江及周边的文旅市场,园区内还完整保留了祠堂、宫庙、戏台、烧塔仔与闽南传统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对此,金宏勃表示,这么做的目的是保留当地村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场景,如日常的祭祀、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不会因为项目改造而受影响。

既是火出圈的文旅园区 也是华侨们的家

从传统村落到火出圈的文旅园区,硬件改造是第一步,专业的运营则是园区持续火爆的内核。为了推动园区运营步入正轨,2019年11月,由晋江文旅集团、晋江新塘街道国投公司与北京青普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园区整体招商和运营。2020年春节期间,梧林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以体验为核心的闽南侨文化度假园区,梧林在运营过程中始终紧抓华侨文化这一底色,通过一系列以华侨文化为背景的活动催生出众多现象级的文旅符号。

在园区,随处可见穿着娘惹装在古厝前拍照的游客。清秀而不失端庄的发髻配上俏丽的头饰,搭配低领带花边的上衣和及踝的窄身半裙,这一身温婉清新的装扮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更显明艳动人。跟闺蜜结伴而来的陈小姐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去过国内外的很多城市。她表示,这次来梧林体验娘惹换装,最大的感受是虽身在晋江,体验却并不比马来西亚、新加坡差,穿着娘惹装在闽南传统古大厝前留影时更是有一种时空交错感。

“娘惹换装体验是梧林的一大特色,也是正在进行的娘惹文化季的一个亮点。”据金宏勃介绍,2021年新加坡旅游局有意要在中国找一个村落合作,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梧林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娘惹文化季,反响特别好,于是就有了第二季、第三季。单就娘惹文化季而言,它不仅带火了娘惹换装体验,穿插期间的新加坡娘惹婚礼舞剧演出、泉新娘惹文化对谈、新加坡娘惹文化影像展、南洋音乐会以及娘惹美食等,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得到游客前来打卡。

除了以娘惹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活动外,梧林还联合青年艺术家、策展人吴少鹏推出了梧林艺术季,除了艺术展演、非遗联展、艺术市集外,更有烧塔仔、红歌SHOW、军营集体婚礼、国潮快闪秀等仪式感十足的活动。此外,像沉浸式剧本杀、宋式点茶、古村定制婚礼、围炉煮茶看戏等活动作为园区的常态化活动,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金宏勃表示,园区自开放以来,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在开展活动时,除了留住游客,我们也尽可能地把华侨文化和传统建筑这些元素跟活动相结合,让游客收获别样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海外归来的华侨走进梧林能有回家的感觉。(张礼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