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检察之声
“检察+碳汇”守护绿水青山
福建省检察机关创新生态检察办案模式
更新时间:2023-01-06 14:08:59 来源:福建检察

中国网福建讯  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顺昌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55%,是全国首个中国杉木之乡、首批中国竹子之乡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千百年来,山区群众靠着绿色的山林资源谋生计找出路过上幸福生活,然而在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一些人却无证砍伐破坏这宝贵的森林资源。

image.png

2018年,南平市顺昌县警方接到林业站移交的一份举报线索,反映有人无证滥伐近20亩的林木。警方立即传唤了嫌疑人吴某某。经调查,吴某认为他向别人买的山场,办理了采伐证,不属于无证砍伐。

有采伐证被举报难道被冤枉了?警方仔细一查,其中真有蹊跷。办案民警发现,涉案的山场大概是100多亩,其中有19亩因为树龄未到,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吴某某的砍伐范围超出核准范围。

吴某某把责任推到了林业设计人员身上。但经警方调查,多名林业设计人员事先已将19亩林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告知了吴某某,并在山场现场进行伐区界限的设定。警方查清了犯罪事实,将案件移交到了南平市顺昌县人民检察院。

按常规程序,人抓到了,证据扎实了,检察院往法院提起公诉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顺昌的检察官们,却没停下脚步。

原来,近年来,顺昌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零碳顺昌”发展战略,立足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职能,创造性地将生态检察与林业碳汇相结合,积极打造“检察+碳汇”办案机制。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既然碳汇可以量化,自然就具备了交易的基础。碳汇交易实际上就是排放或者损失的一些碳汇,通过购买林业碳汇进行抵消和补偿的一种机制。通过引导犯罪嫌疑人主动自愿地购买林业碳汇,对其犯罪造成生态损失的一种补偿。

案件办理中,检察官们努力要尝试的,就是探索生态检察新模式如何实践。检察官们释法说理,对被告人吴某某犯罪行为破坏生态环境应该承担的刑事和民事责任,生态环境修复进行详细说明。

经过检察官的教育,被告人吴某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同意退出全部违法所得,通过微信小程序自愿认购了顺昌县“一元碳汇”公益项目的4万元碳汇,以替代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根据吴某某的认罪悔罪表现,2020年3月,顺昌县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吴某某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除了无证砍伐,违法打猎也是农村山区比较常见的破坏生态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2021年,顺昌县居民叶某某就撞到枪口上了。

这一天,民警在叶某某家中排查涉枪涉爆线索时,意外发现他有猎捕野猪的行为。虽说人赃俱获,但在证据认定上,警方颇费了一些工夫。查扣时发现涉案物品已冻成块,无法直接认定是野猪肉。民警联系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对查扣物品进行鉴定,确认系野猪肉。

据警方查证,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被告人叶某某在顺昌县多处山场放置了三四十个野猪夹、老鼠夹,先后猎捕两只野猪,非法出售野猪肉获利900多元。

顺昌森林公安办理非法狩猎案件的经验不多,顺昌县检察院及时给予了建议帮助,对取证方向也提供指导。在公安、检察机关的协作下,案件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叶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同时也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检察机关遂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叶某某赔偿900元并赔礼道歉。检察官们将“检察+碳汇”工作机制从刑事案件拓展运用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

经过教育,叶某某与顺昌县人民检察院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其自愿通过“一元碳汇”小程序,认购1000元碳汇量用于赔偿其造成的野生动物生态价值损失,并公开赔礼道歉。

2022年3月24日,鉴于被告人叶某某有自首、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及公开道歉等情节,顺昌县人民法院依法以非法狩猎罪判处叶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2020年以来,南平市顺昌县人民检察院已经引导23名犯罪嫌疑人主动购买28.3万元的碳汇,用于生态修复及乡村振兴、造林绿化等领域。“检察+碳汇”办案新机制取得的实效,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顺昌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培昌表示,下一步,顺昌县检察院将深化“检察+碳汇”机制,强化生态修复举措适用,为顺昌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积极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五年来,福建省检察机关积极践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593件,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等约1.7万亩,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1.7亿余元。各地立足不同环境要素的修复要求,创新推广多种修复方式,在依法惩罚犯罪的同时,引导赔偿义务人开展替代性修复,使受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福建检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