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资讯
巧手做花馍 文化指尖传
更新时间:2024-05-27 10:16:09    来源:中国网

5月22日,走进沙湾市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闫四霞家,一下车就闻到了空气中花馍的香甜味道。走进厨房她正忙个不停,揉面、撒粉、捏擀、蒸煮……面团在闫四霞的巧手中摆弄几番,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花馍立时活灵活现跃入眼帘。

“这些花馍造型不一、大小不同,代表的寓意也不一样,这是福袋花馍,它也叫福袋子、钱袋子,象征代代有福的好寓意。”闫四霞做边介绍着。小金鱼、喜鹊、寿桃……各种造型的花馍栩栩如生、精致奇巧,宛如一件件绝妙的艺术品,呈现在闫四霞家的案板上。

闲聊中,闫四霞分享了制作花馍的全部过程。她说,以前和面掺的都是羊油,但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还加入了果蔬汁、鸡蛋和牛奶等,这样做出来的馍馍,造型精美、色泽明亮、味道醇香,存放时间也长。

今年52岁的闫四霞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自打她记事起,每当家里的大人们围在灶边烤锅盔、蒸馍馍、炸油果子的时候,就是重要日子。为了将记忆中的味道延续下去,闫四霞一边传承,一边提升,也是远闻名的花馍高手。

邻居张明花也常常跟着闫四霞学花馍制作技艺。在她看来,学花馍制作,就是用灵活的双手赋予光洁静止的面团以生命;用挑、插、按、剪……传统手法的运用还作品以灵魂。同时,花样繁多的花馍,朴实而又生动,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情感。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间面塑品,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造型多样,颜色丰富,寓意吉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智慧,体现着民间的传统文化与内涵。

一把剪,一根筷子,再加上一双巧手,谈笑风生间,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就变成了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在火间传承者一抹乡愁、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

年来,柳毛湾镇多措并举加大文化能人挖掘力度,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民俗传承与发展,促使乡村文化焕发新生、多点开花。同时,坚持“党建+文化”不断激发美食流量“增长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群众以文塑人,让花馍“蒸”出大文化、致富路、振兴路。

谈及未来,闫四霞表示,接下来将要再进一步深造自己,制作出更独特的“艺术品”,吸引更多的人能了解并熟知传统文化和面塑技艺,为传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大蒸饼、小蒸饼、小花卷、大锅盔、油馃子等各种花馍正散发着自己的味道……(蒋红)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