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资讯
培育新农人 赋农新科技 推进我市农村创新创业新局面
更新时间:2024-06-12 09:46:38    来源:中国网

2024年以来,湘潭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新农民万人培训工作”受热捧,新农民万人培训工程围绕我市“两主两特一辅”农业产业特点,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150人,培训种养业农民5350人,农机作业操作手1500人,全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截止5月份,全市已培训5073人,完成任务的51%。如今,湘潭市新农民培训示范、新技术推广示范、新模式引领示范的“三新三示范”作法,大大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我市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是新农民培训示范。大地回春,农事渐起。3月7至8日,在湘乡市东郊乡田间地头,一场别开生面的莲稻渔综合种养“头雁”培训正在火热开展,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基地实训操作、电商技术实操”的方式,为全市60余名莲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养殖户和部分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带来一堂生动的培训课。“莲稻渔综合种养要注意水质、温度等问题,种苗的投放密度也很重要。”“农产品想要出圈,IP的打造很重要。”……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培训综合种养农户3000人(次),莲(稻)+综合种养技术已走进千家万户,《莲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和《莲鳖综合种养技术规程》技术推广,促进莲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养殖。2024年,湘潭市莲(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13.32万亩,其中千亩示范片5个,逐渐形成了以“莲+”为主导,多种模式共存的发展格局,带动农户增收3.1亿元以上,正成为莲城稳粮增收、提效致富的生力军。

二是新技术推广示范。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邓述东推广“深耕一亩田”模式,获评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热衷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利用的基层农技员邓述东,一直致力“冬闲田露天栽培食用菌赤松茸”课题研究:““一季优质稻+赤松茸”轮作测算,每亩综合效益达1万元以上。栽培一亩田赤松茸,大约需要10亩田的稻草做覆盖物,来年收获完赤松茸后,被菌丝腐烂的稻草又是上等有机肥,一举多得”。邓述东将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系统整理,同时设计了包菌种、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的“五包”办法,正式形成“一亩田脱贫”模式,在湘潭县部分乡镇首推。2017年以来, “一亩田脱贫”模式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市内有23个乡镇50多个村实施,省内张家界、永州、益阳等多个市州,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以及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相继引进该模式。“一亩田脱贫”模式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被纳入全国产业扶贫100个经典案例。

三是新模式引领示范。近几年,湘潭市探索创新大规模种粮大户“统一流转、统一经营、统一服务,分片管理、分层核算、分类受益”的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实现了耕种管收一条龙全程服务。早稻集中育秧面积从2020年的30多万亩增加到65万亩以上。去年,湘潭市本级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市。正值春耕时节的3月,来自全市各乡镇的种粮大户代表等共计100余人走进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化多层移动式育秧中心,这里育秧设备整齐排列,秧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享受充足光照。据春静合作社理事彭水平介绍,相较于传统散户直播育秧模式,这里培养出来的秧苗根系更发达、秧苗成熟的时长更短,从稻种到立苗只需15天左右,从立苗到插秧大概20来天,每一批次可育秧4000多亩,整个春耕阶段就可以完成2到3批育秧任务。这种“工厂化”集中育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强,不仅不会烂秧,而且能大量节省秧田面积。湘潭县排头乡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经过10多年时间历练,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六统四定”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并因地制宜进行“十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投贷联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形成了“春静模式”品牌。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创办至今,耕地流转面积从刚开始的400亩发展到如今的8794亩,带动周边350户种粮大户参与高档优质稻种植。这种模式也解决了水稻种植管理不到位、出工不出力、广种不增收的痛点问题,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23年春静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2231.15万元,利润234.43万元。(湘潭市农业农村局  刘利群)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