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学史·强警·为民 教育整顿福建在行动 >   我为群众办实事
南安市司法局以“三个有”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18 14:54:42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南安市司法局积极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以“三个有”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与群众诉求相呼应,确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一、架设“路标”,行动有方向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队伍教育整顿的全过程,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出台《南安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时间、目的、内容、活动要求,推动办实事活动向深向实开展。同时对每个活动项目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实践活动“有人抓、有人管”。

二、多点“发力”,落实有保障

推出一批便民、利民举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共涉及:建立全市第一批法治书屋示范点、开展“普法基层行”活动,多维度提高公证服务水平(包括公证延时服务、材料容缺先行受理服务、预约服务、公证书邮寄送达服务、公证上门服务),设立官桥中心镇区升级改造项目调解室、九牧园区调委会,组织律师开展送法进村(社区)活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法律援助延伸服务计生家庭项目等12个具体措施。

图片3.png

一是坚持与服务发展深度融合

坚持将教育整顿与调解服务发展同抓共促,前移调解阵地。在泉州西华洋滞洪片区(南安段)、溪美北山片区、官桥中心镇区更新保护提升等3个项目设立征迁调解工作室,抽调干警、调解员开展征迁纠纷调解工作,将征收纠纷老难点变成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新亮点,有力推动项目征迁快速推进。持续推进与上海高校合作创办调解培训学校,实现产学有机融合;在南安民营龙头企业九牧园区成立调解委员会,协助企业化解重大疑难纠纷。   

二是坚持与法律服务温度融合

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延伸服务计生家庭,在美林街道建立市计生家庭法律援助站,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公证处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等服务。3月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6件(申请类3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9.72万元;上门服务办理公证9件,预约服务受理公证3件,延时服务办理公证35件,材料容缺先行受理公证45件。

三是坚持与法治建设高度融合

聚焦普法范围最大化,建立全市第一批共计8个法治书屋示范点,开展送法入小区活动,赠送《民法典》等3万余元的法律图书给全市8个百姓书屋。狠抓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复议应诉案件现场勘验机制,每月至少一次进行现场勘验,更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取消各类证明147项,全市各单位梳理公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政务事项26项,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证明。

三、实事“接地”,服务有温度

一是人民调解有温度

征迁调解工作室设在项目现场,实现预警前移、调解前置、防线前设,为征迁群众在征迁中遇到的房屋买卖、赠与、析产、财产继承等难点、堵点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让群众在人民调解中感受“有温度”的调解。如王某送给洪濑司法所的一面锦旗上写的“秉公执法扬正气,为民解忧暖人心”这14个烫金大字,既是调解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也是寄托着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二是法治宣传有温度

深化“普法基层行”,与群众“面对面”普法,“零距离”解惑。如省新司法所在母亲节前夕,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普法进农村,把相关的法律知识面对面讲述给群众,为群众解答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用“典”保障“她”的权益,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三是法律服务“有温度”

制定南安市公证处上门服务标准,着力为困难群众、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理公证。通过为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开通公证“绿色通道”,指派公证人员上门服务,实现特定人群“一趟不用跑”,切实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让群众感受公证法律服务的温暖。(南安市司法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