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聚焦党代会,高质量发展看泉州 >   高质量发展看泉州
【聚焦党代会】泉州答卷: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08 17:57:2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福建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于10月9日上午开幕,5年一次的时间,是泉州总结过去五年经验和启航新征程的“关键节点”。

一组数据显示,过去的五年泉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从2016年全市GDP6684亿元,到2020年全市GDP达10158.66亿元,泉州成功迈向万亿GDP城市行列,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由2015年的第23位上升到第18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由2015年的第7位跃居第4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泉州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达5120亿元,占GDP比重始终超50%;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约占全省工业大盘1/3,稳居全省第一,形成9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了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主力军。

探索这份沉甸甸“成绩单”取得的背后:一方面,是泉州政企合力、制造立市、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的始终坚守,一方面是泉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懈探索。

构建“政策体系” 集聚“创新要素”

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传统产业利润面临下滑的背景下,五年来,泉州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18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持续推动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纸业印刷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中高速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等重化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壮大建筑业、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全域拉开。

泉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强链、重化产业的补链,还是高新产业的建链,都必须借助“创新驱动”的有力支撑,而要让创新驱动落到实处,必须实现平台、人才、研发经费等创新要素的集聚。

集聚创新要素,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此,五年来,泉州制定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八大千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明星梯队企业培育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从研发投入、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机器换工、智能制造、龙头带动、智能仓储、协作配套、人才、市场开拓等方面聚焦支持,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工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

在政策体系的支撑下,五年来,泉州市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6年的71.9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2.08亿元,R&D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1.04%提升到2020年的1.40%,2020年R&D经费同比增长17.4%,领先于全国10.2%、全省11.8%的平均水平。

研发经费源源不断的投入,换来的是创新要素的不断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现,创新成果的不断落地。

创新载体和人才方面,通过引进、合作、培育、升级、扶持等有效方式,采取“一院一策”的模式先后引进共建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等18家大院大所,集聚2200多名高层次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近700个。引导龙头骨干民营企业,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按“政府引导、实体办院、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等创新方式,建设硬脆光电材料晶圆加工技术研究院等59家新型科研机构,服务上千家企业。

高新企业方面,截至2020年底,泉州全市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739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4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37家,总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

瞄准“新靶向” 培育“新动能”

国内卫浴行业龙头企业九牧公司在设计系统、设备系统、信息化系统等集成技术已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通过联合先进设备和相关技术服务商建设卫浴智慧产业园,改变传统陶瓷行业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依赖经验存在不稳定性等问题,项目2020年投产后,人均产量由原来的28.8万件提升至40万件,生产效率提升35%,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九牧公司的“卫浴智慧产业园”,是泉州引导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信息化系统集成,并带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缩影,而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是泉州近年来立足新时代、引导实体经济瞄准创新发展“靶向”的其中一环。

对于龙头企业,鼓励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而对中小企业,鼓励企业按需购买,解决企业信息化成本递增,推进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对小微企业,引导企业将数据及业务模块向云公共服务平台迁移,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资源能力,解决企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物流等信息化能力不足痛点,截止目前全市上云小微企业已超2600多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方向。对此,泉州重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级企业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目前,累计培育各类企业技术中心201家,每年研发新产品5000多项。

针对传统制造业,引导推进“机器换工”也是泉州一以贯之的。近5年,泉州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300多项,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900多条,全市企业技改投资近3300多亿元,年均增长近14%,一半以上的规上企业开展“机器换工”改造,企业减少用工近20%、效率提高50%。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制造项目建成后节约人工80%;百宏公司实施涤纶长丝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带动产品不良率由3%降至1%,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人均年产值提升了50%。二是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此外,泉州还不断引导企业产业链协同化,从龙头、明星企业、专精特新、协作配套等环节,形成产业生态圈。

抓龙头,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和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累计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40家(次)、市级产业龙头企业1932家(次),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让龙头在泉州留住高端制造、仓储配送、工艺研发、结算中心及电商等高端环节。

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等方面优势,引导中小企业靠紧龙头企业,实现更多的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产能对接,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目前,纺织鞋服是全国最完整、最先进的产业链,一双鞋、一件服装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都可以在泉州市域内协作完成。2020年全市协作配套产能810亿元。(林锦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