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两会进行时
【代表委员说】农工党福建省委会:民以食为天,多措并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更新时间:2023-01-12 11:51:5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2023年福建“两会”于1月10日起在福州召开。一直以来,福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全省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今年福建“两会”,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开设《代表委员说》栏目,记录他们的履职故事、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网福建讯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确保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在今年福建“两会”期间,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员会的政协委员们聚焦当前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确保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福建已由原来的粮食主产区转变为粮食主销区。“粮食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今后福建省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加速经济发展的‘瓶颈’。”提案认为,当前,福建省粮食安全存在种粮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人多地少,耕地抛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水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凸现等现实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守好“福建粮仓”,提案建议要围绕以下七大举措展开工作:

一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可适当向粮食主产县实行更多优惠政策,扩大扶持粮食生产的补贴范围,提高粮农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应着力抓好闽北主要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以商品粮基地县为主的福建省地方储备粮的粮源基地。

二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严格保护耕地,充分利用土地,确保耕地不抛荒,保证粮食总产逐年增加。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提高农业规模效益,避免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力争3至5年建成1000万亩高产稳产的标准化农田。

三是稳定市场价格,拓宽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途径。密切监控粮食市场价格,发挥国有和骨干粮食企业的调控作用,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储备够、供应足、价格稳、质量好。在立足福建省内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鼓励福建省销区到粮食主产地,完善引粮入闽奖励等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到产区建设商品粮生产、储备基地和加工物流园区,建设省外战略性粮源基地。

四是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扎实推进粮食种子工程,完善种子生产基础条件,加快良种引进、选育和技术创新步伐,尽快培育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种,在搞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五是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福建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农田水毁工程,搞好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平整和机耕道、田间道路林网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六是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推动粮食规模生产。一要下大力气培养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善于从事农产品经营、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二要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三要用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把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放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上,推进科技集成化、劳动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七是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完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制度;从发展粮食市场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起福建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实行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改进检测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粮食产品的检验检测。建立、健全和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粮食产品的认证和转基因粮油产品标识制度。(张晓玲 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