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福建南平市自然资源局:聚力要素保障 服务绿色发展
更新时间:2021-11-24 17:05:5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南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南平今后五年要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建华接受中国网海峡频道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扎实开展“要素保障服务年”活动,围绕“3+4+5”产业集群和双世遗品牌塑造,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规划编制、加快落实崇阳溪沿线综合提升行动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力服务新南平绿色发展 。

图片 1.jpg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建华(右)和技术支持单位签订不动产登记云平台协议 受访者供图

不动产登记:一系列便民举措密集推出

今年以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从不动产登记业务出发,不断优化服务,一系列便民举措密集出台,大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6月,南平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简化“地址证明”办理手续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新建建筑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时不再需要提交证明文件; 9月份,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又与市民政局、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简化“地址证明”办理手续的通知》,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二手房转移登记环节,极大方便了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明。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免除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的基础上,自2021年11月1日起,南平还免除市级登记范围内企业取得的非住宅的不动产转移登记费。并主动与住建、税务、水务、电力、燃气、广电网络、公积金等部门联系,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税费缴纳的“一窗受理”。当事人房产过户只需跑不动产登记一个窗口,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可同时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和水、电、气、广电网络过户。

此外,该局还通过优化流程、提前服务、系统改造等措施,实现市本级60项不动产登记服务事项中38项业务即来即办,即办事项占比从48%提升至63%,平均办证时限0.07天,在全省7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3。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依托科技手段,及时在手机“掌上南平”APP上开通不动产权信息网上查询和打印功能,查询打印结果与申请人到不动产登记窗口现场办理的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实现群众查询不动产信息“全天候、零距离”;该局还推出了“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和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等三项创新举措,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当前,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云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届时可实现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材料,并通过强化身份核验,简化提交材料,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域通办”,全市市民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不受商品房所在地限制。

图片 3.jpg

南平顺昌森林生态银行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力度

今年,南平市获批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地级市试点。

据介绍,生态产品是良好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多样福祉惠益的统称,是与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列的、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近年来,南平市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力度,一系列举措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生态美”是南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与当地长期坚持厚植绿色、擦亮底色,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分不开的。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始终坚持在保护守护中厚植优势,打好“源头治理、系统修复、生态巡查”组合拳,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南平市空气环境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PM2.5 平均浓度优于欧盟标准。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一定要和产业接轨,因此南平注重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放在产业上,着力打造“3+4+5”产业集群,特别是立足山多、林地多,农业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以产业的差异性适应资源的差异性,重点培育“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等特色产业。

近年来,南平加大品牌赋能生态产品的力度,“突出打好‘大武夷’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指示要求,实施“武夷品牌”建设工程,从优质农产品入手,打造“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模式,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四个一”解决分散化资源难统计、碎片化资源难聚合、优质化资产难提升、社会化资本难引进等问题。

搭建金融资本顺畅进入并支持生态产品开发项目的通道,是提升生态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平策划实施总投资215亿元的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PPP项目,建设规模469万亩,获得国开行政策性贷款170亿元。推出“竹林认证贷”和“竹塑贷”,目前“竹塑贷”共为16家企业发放贷款4334万元,“竹林认证贷”共为14家企业发放贷款8753万元。推出“农兴宝”系列产品,服务对象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名单的企业及获得“二品一标”认证的经营主体,目前累计发放贷款5531户37699.59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价值量化、多元补偿,完善生态产品利益分配上,南平走在全国前列。针对水、森林、耕地等具有公共属性的生态产品,南平在全国率先开展价值核算,并通过指标交易,实现公共生态产品价值。2016年以来,成功策划并交易福建省第一笔林业碳汇项目,成交15.55万吨、288.3万元;交易了全国第一个竹林碳汇项目,成交6.9万吨、124.2万元。

“下一阶段,我们会着重围绕着全国首个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地级市试点,完善各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确权、定价、交易机制,畅通交易平台,促进优质的生态产品能够增值溢价,形成全国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果,打造两山转化的“南平样本”。江建华指出。

图片 4.jpg

念山梯田景色 李隆智摄

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效手段,是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南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集约优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江建华介绍,当前,南平正全面兴起“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的热潮,为做好项目的服务保障,尤其是空间布局和土地要素的保障,今年以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扎实开展“要素保障服务年”活动,围绕“3+4+5”产业集群和双世遗品牌塑造,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规划编制、加快落实崇阳溪沿线综合提升行动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今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18346亩,有效供给了项目用地。

围绕“七大工程”和党代会的主要精神,南平市自然资源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双核集聚、轴带引领、两翼腾飞的城镇空间格局,充分利用双世遗和国家公园的红利,释放到南平全域。提升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水平,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快对批而未供闲置用地等的处置,做到用地指标应保尽保。

图片 2.jpg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

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分布有全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

据悉,南平市目前已全面启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工作,发布了《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期还将组织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聚力攻坚,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今后一段时间,南平将重点实施五大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源头活水,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升森林质量、全线绿化美化,提升土壤质量,呵护一方净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全面摸清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家底”,组织实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创新创造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积极争取武沙高速公路、武夷山新机场、温武吉铁路等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尽快开工建设总长约251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实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3个乡镇、27个旅游景区景点全线贯通;打造集管护、服务、运营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特色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平台,加快实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城乡品质提升工程;尽快实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5G全覆盖,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监测、智慧救援体系。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开通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带旅游专线、班线客车;拓宽“互联网+旅游”新路径,发展“旅游+”“康养+”新业态,讲好武夷故事、朱子故事。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示范村和示范项目,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在组织保障方面,将成立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三化”运作、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四单管理”闭环落实机制,每月一协调,每月一通报。强化项目带动、考核激励,定期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林锦旺 施德书 林颖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