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泉州探索”】黄明珍:遗产“解读者” 文脉“守护员”
更新时间:2023-07-22 18:13:44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文化遗产。泉州文物保护完好,其背后有这么一群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遗余力地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为进一步挖掘党员干部推动文物保护的故事,从故事中总结提炼泉州如何构建以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经验模式,讲述“党建红”如何绘就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文物的“保护色”,经研究,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承办,开展“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泉州探索’”主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推广泉州党建引领文物保护成果。

这几天,黄明珍正在积极准备负责的泉州世界遗产日相关工作,一谈起申遗,黄明珍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兴奋地回忆起两年前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那个傍晚,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黄明珍依然兴奋不已。

时针拨回2021年7月25日,下午5时33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始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短短6分钟后,项目获得一致通过,泉州正式入列世界遗产名单。此时,会场内外被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所淹没,《爱拼才会赢》歌声响彻全场。

那一刻,在大会现场的黄明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身边的“战友”相拥而泣。

那一刻,她脑海中瞬间闪过臧天朔那句脍炙人口的歌词。

图片1.jpg

受访者供图

我们等待那一天 等了多少年

在黄明珍看来,如同泉州湾起起伏伏的海浪,泉州的申遗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多次的“潮涨潮落”,才最终尘埃落定:2001年,泉州申遗正式启动;2006年,泉州与宁波、广州“捆绑申遗”;2012年海丝申遗项目组扩容,泉州与国内共9个城市联合申遗:2018年,泉州以“古泉州(刺桐)史迹”为主题串联16个遗址点,首次提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后来,众多专家学者从技术层面对申报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让再次申遗的主题更加明晰。

泉州申遗项目的早期,黄明珍虽未参与,但她始终关注着项目进展。2016年,她全面参与申遗工作,那段时间黄明珍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要进行历史文献的梳理,还要兼顾多方任务的统筹协调,还要经常进行遗产点的实地走访,接待国内外专家等。巨大的工作量让加班成为常态 ,“那段时间经常是早上9点前到单位,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几个月下来,黄明珍很快晒得黝黑,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而因为工作需要,那几年她辗转于市文旅局、博物馆、泉州市工人文化宫等不同办公地点,办公场所一直在变,但申遗成功的“航标”始终不变。                         

在申遗成功的那一刻,黄明珍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所有的付出、努力,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另一方面,泉州申遗的成功,让黄明珍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泉州人谈“文化自信”是有底气的。“几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泉州申遗项目的全过程,切实感受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这些都是泉州申遗成功的坚强后盾和支撑。”

致力写好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

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对遗产保护而言,只是起点,不是终点。两年来,针对如何写好申遗成功的后半篇文章,黄明珍也一直在实践中探索:作为刺桐科学传播学者,黄明珍受邀举办了多场《泉州世界遗产及其保护利用》专题讲座,从多个角度阐释泉州世界遗产的内涵,她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群众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带动更多力量加入泉州世遗宣传,让泉州的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熟悉。

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闽南文化的爱好者,黄明珍经常主动放弃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陪同外地来访的专家学者、旅游达人等走访泉州的遗产点,并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因为同时掌握“点”上信息和“面”上情况,黄明珍的讲解相较之其他讲解员更有系统性和厚重感,而她的解说风格又很接地气,因而受到参访者的欢迎。如今,只要一有重要来宾,领导经常会想到请黄明珍担纲解说,对此她也“累并快乐着”。此外,黄明珍还参与培训了一批古城讲解员、遗产点讲解员,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讲好遗产故事,传递泉州声音”成为更多市民的文化自觉。

乐当闽南文化“推荐官”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这也正是黄明珍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3 年,在举办第二届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为了给世界闽南文化留下永久的记忆,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活动期间建成《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该展示中心设立于泉州市博物馆内,总面积 4200 平方米,通过 300 多张照片,2000 多件实物,从闽南方言、闽南历史、闽南宗族、闽南宗教、文化遗产等五方面,讲述闽南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故事,为唤起闽南人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共同保护和建设世界闽南人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一处重要的窗口。

该中心于 2013 年 6 月 17 日正式对外开放。十年过去,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已经成为泉州对外展示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承办过多场大型活动、多次重要展览。而从它的建设、投用到日常活动的策划、运营,黄明珍始终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她对闽南文化从研究到热爱,如今,与其说黄明珍是闽南文化的研究者,不如说她是闽南文化的自觉传播者更准确。

在受邀举办的各类讲座中, 黄明珍经常以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的展览为案例,阐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内涵。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区域文化,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融合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兼有独特方言与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明珍认为,近2000年的历史孕育了泉州古城两大文化特点:一是坚守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特色鲜明的海丝文化。泉州是“光明之城”,这里“涨海声中万国商”,曾经是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泉州是“和平之城”,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显示闽南文化的兼容并蓄;泉州是“勤勉之城”,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张扬闽南族群自强不息的精神;泉州是“智慧之城”,这里“满街都是圣人”,独具全球视野,蕴藏着闽南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和“重乡崇祖”的底蕴。

除了世界遗产和闽南文化,长期从事一线文博工作的黄明珍对闽南地方信仰、传统建筑等都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经常能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看到她撰写的分析精辟、视野独到的文章。

策展,讲好泉州故事的文博路径

博物馆是历史的现实的“投射”,而一场好的展览就犹如开启了“时光通道”,能带领着观众“回到过去”,“沉浸式”重温一段难忘的历史时刻。

从2007年正式到泉州市博物馆工作,今年已经是黄明珍成为文博工作者的第十七个年头,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过多少场展览的策划执行了。

但提到自己全程参与的第一场大型展览,黄明珍依旧印象深刻:2008年,泉州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盛会结束以后,为了留住这段宝贵的历史记忆,泉州2009年开始策划建设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展览馆 ,并于2010年3月正式开馆。 该馆以《金色的记忆——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纪实》为主题,采用文图资料、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播映的形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定格了诸多可供回味的历史画面,生动的再现了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盛况及丰硕成果,让参观者得以更全面的了解农运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共享成功的喜悦。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这场展览不仅受到市民广泛欢迎,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时光荏苒,当年看着科技感满满的展览,放到今天已经不足以带来“流量”了。在黄明珍看来,自己从业的十几年正是文博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在策划展览、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黄明珍本就是个“坐不住”的人,更何况遇上了最好的时代。远的不论,就从他连续几年积极策划的“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就获得了业界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现在的博物馆从早期简单的文物和图文展板的展览形式,发展到文物、展板场景、多媒体互动、声光电、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多元融合,博物馆不再是过去的‘高冷范儿’,博物馆人施展十八般武艺,根据不同的岁时节庆、不同的文物特点,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人们可亲、可爱、可看、可玩,既能动手实践又可涨知识的终身学习场所,为观众了解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极佳的人文体验。”

图片2.jpg

受访者供图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在黄明珍的牵头策划下,泉州市博物馆围绕“美好生活”主题,推出“博物馆里的宋朝十二时辰·博物馆之夜”惠民活动及文人雅士体验活动也受到如潮好评。这是一场以“时辰”为线,策划的“闽南文化+宋人生活图鉴”体验项目,带领参与者“穿越”回千年之前的宋代,体验宋人的风雅日常。

今年,泉州市博物馆还举办了女中国画家精品展、南越王博物院流动车展等两个主题展览,以及非遗体验与展演等。趣味性、互动性的展示方式,让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

然后,在后申遗时代,泉州市博物馆也面临着要通过完善自身平台建设,加强对世界遗产价值宣传和阐释的新课题。目前,泉州市博物馆设有宋元时期泉州的历史板块,但不够全面,黄明珍计划下一步对展馆进行改造提升,全方位展示宋元时期的泉州历史。与此同时,加强博物馆宣教工作,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向青少年及当地民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讲好泉州世遗故事,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许泽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