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泉州探索”】郭晓兵:做一名文博事业的“追光者”
更新时间:2023-07-03 18:08:2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文化遗产。泉州文物保护完好,其背后有这么一群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遗余力地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为进一步挖掘党员干部推动文物保护的故事,从故事中总结提炼泉州如何构建以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经验模式,讲述“党建红”如何绘就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文物的“保护色”,经研究,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承办,开展“党建引领文物保护的‘泉州探索’”主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推广泉州党建引领文物保护成果。

201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后,泉州人郭晓兵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入职惠安县博物馆,从此与文博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0余年间,当年青涩小伙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馆长。这期间,郭晓兵甘坐“冷板凳”,为当地的文博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摸清惠安的文物保护的“家底”,他奔走在一个个文物保护点间,用脚步串联起惠安的“文保地图”;博物馆是历史吉光片羽的现实投射,办好一场展览、一次活动,就是完成了一次“古”与“今”的神奇链接, 因此,为了策划好一场活动,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构思创意,完善细节,有时还要上下协调,争取资源…… 

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一把火,引燃另一把火。

这些年,在他的带动引领下,惠安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上下一心,让当地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迈上了一层“新台阶”。

image.png

惠安县博物馆馆长郭晓兵 受访者供图

点亮心光   让“小白”成为“行家”

直到今天,郭晓兵依然忘不了2012年那个秋日清晨。当他带怀揣着录用通知书走进惠安县博物馆大门的那一刻,内心是复杂的,既充满着憧憬与期待,同时也怀揣着不安与忐忑。郭晓兵记得,那时的惠安县博物馆仅有4名工作人员,却承担了全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和博物馆日常运作,而相比人手的不足,专业知识的欠缺更让他感到如坐针毡。

本科学历史专业的郭晓兵来到惠安县博物馆后,首先接触的是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但当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实地走进一处处文保单位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的完全派不上用场,甚至对有些文物保护的专业术语都不太理解。“文物保护是一项十分专业的行当,从业者需要很强的综合素养,对古建筑、古典文学,包括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要谙熟于心”。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自知在从业领域基础薄弱的郭晓兵从报到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置于零起点,从新开始学习,他一边向老馆长、资深的馆员等前辈学习请教,一边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各种会议、论坛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夯实提升自己在文物保护管理和博物馆管理工作方面的知识。“已经记不清多少个周末都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了,线下听讲座,网上找视频,登门向行业前辈请教,通过各种渠道找专业书籍……”善于主动学习的特质让郭晓兵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迅速成长,2015年6月他担任惠安县博物馆副馆长,2017年9月担任惠安县博物馆馆长,前两年,也拿到了文博系列的中级职称。

在一次次巡查走访中,郭晓兵对惠安的文物也渐渐有了感情,每每遇到亟待保护的文物,他都会积极向上级反应,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多方协调,力求让每一处文保单位都能得到妥善保护。

image.png

惠安县博物馆馆长郭晓兵 受访者供图

微光成炬  实践铸就文博“干将”

十余年一线“征战”,当年的那一缕“微光”,已燃成一团“热焰”。“对于这份工作很多人看来枯燥、无趣,而我却越从事越热爱,总觉得我们做的还很不够”郭晓兵说。

现在,郭晓兵盘点起惠安县的文保“家底”来,早已轻车熟路。“惠安县文物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5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提到这些数据的时候,郭晓兵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如今,他和惠安县博物馆的馆员们日常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光是保护好以上这些文保单位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郭晓兵感慨,作为文博从业者,他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盛世文博兴,再加上泉州入列世界遗产城市后,文博事业也越加受到重视,这些都让他工作起来更有动力了。

近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保工作,提出要“充分认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精心守护好文化遗产,传承好历史文脉,推动惠安文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郭晓兵和同事们立足各自岗位,在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中,支撑起惠安县文保工作交出了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晓兵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惠安启动及完成国家级文物崇武城墙(东、西、北段)保护修缮工程、安防工程、惠安青山宫安消防工程、文昌阁保护修缮,施琅墓安防工程建设等项目工作,完成惠安孔庙、荷山中学大会堂等体量较大的文物修缮建设,近五年来,获中央、省级、市级补助资金共1800多万元。开展“挂牌树碑”工作,完成全县254处文物点悬挂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牌和90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碑树碑工作。制定《惠安县海丝史迹和文物保护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利用县级财政资金补助推动文物修缮、文物消安防工程等文物项目50多个;完成全县45处木构类县级文物建筑电气线路套管工作。

在这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是郭晓兵和全体文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一代代惠安县文博工作者接续奋斗的成果。而在郭晓兵看来,惠安县的文保工作还有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他一直在为解决这些难题奔走呼告。

image.png

郭晓兵在崇武  受访者供图

追光而行  文博事业未来可期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装满过去,驶向未来。

作为惠安县博物馆的馆长,博物馆的日常运作也是他关注的重点。去年以来,惠安县博物馆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展览活动和各类文化活动,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策展、办活动很不容易,经常要考虑如何创新形式、吸引民众,又要有本地特色”郭晓兵说。

在郭晓兵的直接参与下,惠安县博物馆还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为充实新馆藏品和展品,该馆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博物馆文物征集公告,征集一批古代石刻、纸质历史档案,并前往大岞村和小岞镇拜访惠女服饰制作手艺人,征集惠女服饰。

博物馆里装满惠安厚重的历史底蕴,而馆长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这样的反差难免成为话题。经常有领导来视察时,对正在解说的郭晓兵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在他们看来,博物馆的“掌舵人”似乎大都有一定的岁月“沉淀”。而在郭晓兵看来,这是自己的欠缺,但同时也是自己的优势。因为年轻,专业领域尚需积淀,但也正因为年轻,他可以用更前沿的技术手段,创新宣传方式、传播载体,去传承惠安的历史文化,去传播惠安的文物之美,而这些事,都是郭晓兵乐于为之付出的。

而如今,最让郭晓兵期待的是,位于紫山镇的惠安县博物馆新馆已将建成,即将进入布馆阶段,很快将投入使用,整体建筑全面结合了惠安县的雕艺和红砖文化,既体现厚重感又契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城市形象。今年下半年,市民将有望在这里领略惠安县作为千年古县的人文与历史魅力。

说到这里,郭晓兵眼里满是光亮。他表示,新馆的落成投用其实不光是自己的期待,也是惠安县一代代文博工作者的期盼,惠安的文博事业正是在这样一代代的接续传承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从业11年的郭晓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年轻文博工作者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他表示,今后自己将在实践中继续提升专业能力,在学习中涵养文博工作的底蕴,始终做一名文博事业的“追光者”。(许泽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