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两岸
长乐东湖社区打造两岸融合社区,首批台胞住户谈感受
更新时间:2024-06-24 17:40:08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在福州新区福米产业园,一片片薄薄的偏光片从流水线中生产出来,包装成箱,即将送往全国各地。在抢工期、抓进度的建设者中

不乏台湾人才的身影,踏上这片创业热土,搭上时代快车.....,一起听居住在长乐文武砂街道东湖社区的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里的台胞徐铭嵘,用他的成长故事带我们感受两岸融合发展的澎湃活力。

“真的很难忘,但也真的很值得。”

跨越海峡,在大陆工作近20年,徐铭嵘因工作需要待过不少城市,两年前,因为昔日合作伙伴的邀请,他奔赴长乐参与到福米产业园项目中。

“我刚来的时候这还是一个小土坡。”徐铭嵘指着眼前的产业园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曾经的荒芜地如今已然“化身”,福米产业园拔地而起,这里即将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产业基地。

从事光电显示相关专业的徐铭嵘,从技术专精到成为多面手,在来到福州新区打拼的2年时间里,不仅见证了福米产业园平地而起、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也目睹了福州新区配套建设和生活场景不断完善。

回忆起这几年的工作,徐铭嵘感受颇深。

初到福州新区,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徐铭嵘在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管委会及公司领导的引导下,认识了涉及项目各个流程的相关人员。“那时候每天都要加四五个人,‘朋友圈’迅速扩张。”他回忆道。

2022年4月,徐铭嵘被任命到了新岗位上,他也变得更加忙碌。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必须对产业园内的每个项目都十分了解,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然也面临着不少难题。”面对一些临时任务,徐铭嵘经常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在飞机上、回到家里仍在工作。

现在提起这段记忆,徐铭嵘笑着说“真的很难忘,但也真的很值得。”

有一次,徐铭嵘请了三天家回家探亲,临时接到任务需要三天内完成一篇报告,从上飞机到落地都沉浸在写报告中,但是由于这篇报告涉及不少不是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他不得不从头学起。查资料、做笔记、作报告,孩子们许久未见到爸爸,围绕在侧嬉闹蹦跳。

所幸这份辛苦没有白费,最终这份报告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2023年8月,福米项目成功产出并点亮第一片OpenCell(液晶面板),现已正式投片生产。随着入驻福米产业园的上下游厂家越来越多,徐铭嵘在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添加了不少客户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友商,通过航空城提供的平台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同行人才。

“现在的航空城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长乐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产业链发展以及上下游项目落地,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徐铭嵘说。

在福州新区工作的这两年很充实,拓展了视野,磨炼了心性,成长得特别快。徐铭嵘说,这些一路走来的辛苦是酸的也是甜的,像极了台芒,难以忘怀又滋味悠长......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这里的魅力!"

“工作之余,乘坐地铁6号线到福州,骑着共享单车去西禅寺附近散散心,带家人到三坊七巷逛逛,放松身心,很惬意。”

曾经,分隔两地,2024年4月徐铭嵘一家搬进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成为第一批入住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的台胞,从此开启了甜蜜生活。

事业蒸蒸日上,一家人安居乐业。

“两岸融合社区是从3月开始启动申请的,符合条件的台胞需要提交材料到两岸融合社区人才服务中心转给台办进行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入住了,这里环境很好,交通也非常便利。”徐铭嵘说道。

跟随徐铭嵘的脚步,来到两岸融合社区内,记者看到这里环境优美,生活配套齐全,公寓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住。社区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上班通勤畅通无阻,附近各种运动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内,800平方米的人才服务中心,兼具健身房、台球区、阅读区、多功能影音室、会议室等多种功能。

马上两个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搬来新社区,孩子们就可以去家门口的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读书,我们能省心不少。”徐铭嵘说。

住的舒心,也更安心,近年来,启用电子台胞证,实施公办中小学可聘用台湾全职教师,允许台胞参加大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面对台胞台企的待遇越来越好,也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这里就业创业。

“每次台湾朋友问我近况,我都会邀请他们来福州看看,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这里的魅力。”徐铭嵘告诉记者,福建正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两岸的直航也使往来更加便捷,“相信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福州新区对台胞的吸引力会不断加强,也期待更多台胞朋友来这里安居乐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