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黎明职业大学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在黎明职业大学举行。论坛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机制与方法”为主题,聚智探索,分享“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新思路新举措。来自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各层次院校和教育机构国际合作负责人与行业专家30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论坛。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飏,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巫文通,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杨远志分别致辞,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主持会议。
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杨远志代表学校致辞,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科学办学和创新发展的上级部门、行业协会和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不断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发“中文+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师资团队、教学资源,形成“职教出海”典范,在全国首创的“海丝学院”办学模式成为国际交流品牌,被誉为“北有鲁班工坊、南有海丝学院”。下一阶段学校将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中国侨乡、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等区域优势,以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持续深耕“东盟”及“中亚”朋友圈,深入打造黎明“海丝学院”国际办学品牌;对照教育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1项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助推“中国标准”“中国方案”“走出去”;挖掘“丝路文化”,弘扬“晋江经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闽港澳交流合作、闽台高等教育领域融合,讲好中国职教故事,当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焦扬在致辞中指出,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进一步发挥好枢纽作用、平台作用、支撑作用。安延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分会全体会员能够继续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对标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协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和整合会员院校优势和特色资源,主动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海外“朋友圈”。王飏表示,我省将着力增强主动性,积极在搭建平台、项目合作、双向交流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新领域,不断激发教育对外开放活力;着力提升创新性,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牵头发起或参与国际大计划、大工程、大项目,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着力把握规律性,扎根中国大地,吸收世界先进经验,精准对标国际先进,加快推进特色发展,在不同赛道争创一流。巫文通表示,将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各单位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立足区位优势,打造“海丝”品牌,为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贡献福建智慧和力量。
论坛上,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教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特级专家刘鸿武教授分别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大战略创新”“全球南方现代化与全球南方人才合作”为题作报告。黄仁伟提出的“一带一路”十大战略创新,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十周年的经验总结,又是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刘鸿武表示,要高度重视今天南方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开放合作和互联互通,开展人才合作,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更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论坛还设有三大分论坛,分别从“‘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与科研合作”“‘一带一路’海外留学生培养”“‘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角度,探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中的热点问题。来自20多所高校的代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分享“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举措。其中,“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合作分论坛由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冬梅主持。李冬梅在发言中以《建设“海丝学院” 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服务闽商闽企“走出去”》为题,介绍黎明职业大学从共建“海丝学院”、实施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传承弘扬海丝文化等三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服务了闽商闽企“走出去”的技术技能提升需求。
近年来,黎明职业大学多措并举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联合海外华商商会、中资企业、华教机构在印尼、吉尔吉斯斯坦等东南亚、中亚国家及澳门地区成立9个“黎明海丝学院”,初步建成辐射东盟10国和中亚5国的海外办学布局。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打造“中文+职业技能”特色课程,联合海外合作院校及闽商社团,开展各类海外人才培养、短期培训、研学拓展项目,累计招收留学生300余名,为1000多名海外青少年开设技能培训及文化体验课程。传承弘扬海丝文化,建设“海丝文化集镇”,开发具有海丝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集,累计承接中国寻根之旅、汉语桥、中华文化大乐园等项目26期,接待来校访问的海外团组115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