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丝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衍续爱国爱乡华章
更新时间:2023-11-26 10:55:38 来源:中国网

古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宋元时期已是享誉海外的东方大港,更是千年以前中原民族南迁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秋末冬初,一场庄重肃穆的龙山曾氏大宗祠扩建工程落成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省市的2000余位曾氏后裔齐聚于此,共同缅怀先贤,敬祭祖辈,一起见证这座满载华夏民族厚重历史、记录曾氏先人齐家治国史迹的建筑再现恢弘的时刻。

微信图片_20231126105632.jpg

史料记载,曾姓源于姒姓,姒姓则源于夏代,为黄帝后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曾巫公于公元前567年开祖至今,经历2500余年,自山东而流布全国,更渡海走向世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在迄今为止的史书中尚未发现有其他姓氏改为曾姓,故曾姓中国人只有一个源流即春秋时代的曾巫。

曾氏的宗圣曾子,是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济宁嘉祥县)人,系曾巫第五代孙。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之孙孔汲师从曾子并将儒家学说传授与孟子。因而,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孟子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深远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姓的重要一支为“龙山衍派”,而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即是曾氏家族开拓南疆历史的发源地。公元874年,社会动乱,烽火弥天,北方诸族纷纷南下。公元886年,曾子第三十六世裔孙曾延世率家族与内弟王潮、王审知等转入福建并定居于泉州城西龙头山一带。曾延世在任期间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工商,整吏治、任贤才、兴儒业、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闽地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福建的发展立下了功勋并成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

曾氏家族至宋代发展成为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宋代首任宰相、著名政治家、军事科学家、理学家曾公亮(曾子第45代孙),北宋宰相曾孝宽、曾怀,南宋宰相曾从龙等,有着“一门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辅大臣”、“封赠十一公”等美称。时至今日,曾氏家族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乏人才。

自明代之始,曾姓族人陆续迁居台湾。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们到台湾后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为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近年来更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龙山曾氏大宗祠曾经是曾公亮之父曾会的故居,曾会发迹后将此重建为“曾氏大宗祠”。元代,大宗祠被严重破坏。至明代方进行复建,清代屡次修建并恢复原貌。20世纪50年代后期,龙山曾氏大宗祠被改作它用,风华不再,唯遗址尚存。

改革开放之后,为弘扬祖德,启迪后昆,达成海内外曾氏宗亲寻根谒祖的迫切愿望,复建曾氏龙山大宗祠成为众望所归。在海内外曾氏宗亲共同努力下,龙头山原曾氏宗祠用地还地于祠并于2002年11月26日动工复建。

微信图片_20231126105638.jpg

宗祠首期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历时3年至2005年3月24日落成。二期工程1850平方米,包括500多平方米的学文习武大埕、拜堂、照墙、围墙、牌楼石坊、山门、道路;埕前竖立曾公亮铜像,两旁竖起古色的旗杆石架。三期工程2200平方米则建有曾氏史迹陈列及曾公亮纪念馆及碑林、停车场、绿化及配套设施等。依《温陵曾氏族谱》记载,在宗祠左右两旁建造“西墅园”和“开莲池”。整座龙山曾氏大宗祠建成后,殿宇高耸,环境优美,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大宗祠一期主殿建成后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曾氏宗亲谒祖晋香9000多人次,其中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曾氏宗亲5000多人次。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氏大宗祠永久会长曾论水说,“曾氏大宗祠扩建工程的完工,不仅有助于曾氏海内外乡亲寻根谒祖、认祖归宗、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先人精神遗产和祖国传统文化。”在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等优良思想的影响下,龙山曾氏大宗祠将为泉州增添一处新的历史文化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将成为两岸曾氏交流往来和衍续曾氏后人爱国爱乡华章的重要载体。(闵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