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探寻福建百年红色历程 讲好福建故事 >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建党百年·百镇百村发展样本④】南安康美梅魁村:“石材村”的高颜值“逆袭”
发布时间:2021-08-10 08:59:4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开栏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网海峡频道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开展“探寻福建百年红色历程 讲好福建故事”专题宣传活动。针对专题采访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特开设《建党百年•百镇百村发展样本》专栏,深入福建省各地,以系列报道的形式,挖掘镇村典型案例,探寻福建乡镇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亮点,提炼“百佳样本”,献礼建党百年。

 中国网福建讯  梅魁村坐落于杨梅山西侧,村名“梅魁”,取杨梅山“梅”,夺魁的“魁”。作为康美镇唯一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梅魁村抱着对蓬勃发展、一举夺魁的美好期望,不遗余力进行环境整治,让昔日脏乱差的“石材村”焕然一新,变成了今天高颜值的“美景村”。

废旧石料置“新景”

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大埔山黑石矿的开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石材厂,让梅魁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保负担”:石材加工所产生的粉尘废料一度成为了梅魁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拦路虎”,这些石料不仅占用了村内多余的空地,扬起的粉尘和堆放时产生的噪音更是严重影响了梅魁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1.png

原先堆着废弃建材的地方如今干净整洁。受访者供图

对此,梅魁村村委会下定决心对石材厂的石料管理进行改造,首先是清除废弃的石料,村委会统一组织车辆运输全村的废石残渣近千车,为后续的村景改造留出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其次是对待使用石料的保存,村委会对村内石材厂提出统一要求,在外堆砌的石料需码放整齐,从而改变了过去杂乱无章的景象。

现在,原来一直“被嫌弃”的石料在路边整齐摆放,摇身一变,成为了梅魁村村民齐声“点赞”的新景观,曾经堆满废弃石料的“无可作为”的土地在村委会的规划下“大有可为”。

“垃圾场”变“微景观”

沿着梅魁村的道路行走,时不时可以看到微菜园、微果园、微停车场的景观,这是梅魁村村委会人居环境改善的成果。

2.png

曾经被石料堆满的空地变成“微景观”。受访者供图

 据梅魁村党委书记苏文波介绍,曾经进入梅魁村的道路两旁,到处散落着废弃的猪圈、鸡圈以及旱厕,天气炎热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破落的乱石堆旁杂草丛生,再加之石材厂废弃机械和石料的堆积,导致村内有很大一部分空间一直难以合理利用。

为此,梅魁村村委会组织拆除了废弃的猪圈、鸡圈,在这些小而分散的土地种上了蔬菜瓜果,保证美观的同时,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食物。清除完废弃石料后空余出的较大空间被改造成了微停车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拥有停车的场地。针对影响环境的旱厕,梅魁村村委会在拆除、改造的基础上,新建标准化公厕,保证了村内的环境,为村民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便利。

 “石材村”添“文化味”

梅魁村主路两旁红瓦的建筑错落有致,路边的厂房外墙画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墙绘,保存完好的古大厝点缀其中,让这座人们印象中的“石材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3.png

改造前后的厂房外墙对比。受访者供图

苏文波表示,为进一步改善村景,由村委会组织协调将村路两旁的厂房统一换成琉璃瓦,原本裸露的外墙画上宣扬传统文化的墙绘。这样一来,曾经灰扑扑的厂房成为了村中一景。

村内保存完好的几座古大厝屹立200余年,见证了梅魁村的风风雨雨,记录了梅魁村的发展。梅魁村村委会保留这些古厝原有的木质结构,仅对白墙进行加固,在古厝外围上一圈矮墙,用以宣传闽南文化。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古厝将作为家风家训文化馆对外开放,门口的空地也将成为村民活动的广场,这些蕴藏着文化底蕴的古厝在梅魁村乡村振兴规划中大放异彩。

通过对村内原本存在的建筑进行改造利用,让根植于梅魁村的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也让梅魁村焕然一新。

如今走进梅魁村,感受到的是村民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兴起的活力,应和着梅魁村这个名字寄托的美好期待,让乡村振兴在这里“一举夺魁”。(林颖杰 陆馨 陈伊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