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探寻福建百年红色历程 讲好福建故事 >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创新党建“漳州模式”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讲好福建故事 中国网海峡频道走进漳州探寻党建创新“漳州模式”
发布时间:2021-07-28 12:04:43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员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如何继续发挥党员先进性,将党旗插好、插深在每一个角落,考验着地方党委的智慧。

2015年以来,漳州市在全市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形成了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漳州模式”,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这一创新做法获得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2019年,为搭建城市大党建新格局,漳州市从“三个转向”改革入手,创新打造“一核多元、三共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有效强化了城市基层治理,荣获“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漳州市全面推进“近邻党建”工作,创新开展近邻党建“六项行动”,努力打造“远亲不如近邻”的新型熟人社区;漳州市以党建促扶贫,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党在农村的基础不断夯实……

站位高远、大胆创新、落在细处,漳州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创新,切实将红色种子播撒,让红色力量真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前行。

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

一直以来,村级党组织便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党的领导作用弱化,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民自治异化为“乡村隔阂”“村官自治”;村干部战斗力不强,腐败问题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漳州市在全市启动了“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制度设计与改革实践,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漳州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在治理体制的改革上,漳州市将村民自治纳入党的框架内来领导。大体做法包括:打破“越俎代庖”的治理模式,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打破“放任自流”的选举模式,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打破“乡村隔阂”的管控模式,强化党组织的分类施治责任。

在管控机制上,漳州市将村主干岗位纳入干部体制内来管理。破解滥竽充数格局,实现班子成员精干化;破解失之于宽僵局,实现目标管理规范化;破解人才匮乏窘局,实现干部培养常态化。

在创新激励机制上,漳州市将村主干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内来保障。通过实行强村与弱村统筹,运转经费不搞平均化、实行薪酬与绩效捆绑,经济待遇不撒胡椒面、实行福利与表现挂钩,在岗离任不挫积极性等一系列措施,完善经费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村主干岗位主业化。

在约束机制上,漳州市将村主干权力纳入制度笼子里来监督。管好议事决策“板子”,避免“一言堂”;扎紧村务监督“笼子”,晒出“明白账”;堵住为官不为“口子”,提振“精气神”。

大刀阔斧的改革,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规范了村级组织日常运转机制,维护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漳州市村级党组织改革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打造城市党建综合体

漳州市在进行党建工作研究时发现,党建工作存在着“两热两冷”“两重两轻”问题。一是市区“热”、县城“冷”;二是街道社区“热”、驻区单位“冷”;三是重覆盖、轻引领;四是重传统领域党建、轻新兴领域党建。

为此,漳州市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提升组织力和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按照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的要求,从“三个转向”改革入手,创新打造“一核多元、三共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

据介绍,所谓“三个转向”,即“隔阂式”转向“融合式”,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隔阂,建立共驻共建领导体制,在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的“大融合”中,形成重视基层、抓好基层、支持基层的“大氛围”;“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打破以往各自抓、各自管的封闭格局,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协力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中补短板、育典型;“辅助型”转向“引领型”,跳出党建自我循环、党建作用边缘化等误区,注重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市工作的引领创新作用。

通过三个转向,漳州市建立起管长远、顾全局的工作机制,构建起高格局、城市化的组织体系,搭建起密切型、融洽型的党群关系,改革效果十分显著。

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福建省积极探索实施“近邻党建”工作模式,以组织与组织共建、组织与居民守护、居民与居民互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建立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漳州市在积极实施“近邻党建”工作模式中还创新开展近邻党建工作“六项行动”,积极采取小区党组织集中攻坚、选优建强“带头人”队伍、加大经费保障等有力措施,深入推进小区党员“亮身份、亮作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争当服务先锋”活动,努力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氛围,有效破解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不足、小区治理存在痛点难点、城市“陌生人社会”等问题。

以党建促脱贫攻坚

漳州市诏安县西梧村原本是一个穷村,环境脏乱差,在当地盛传一句顺口溜“西梧路颠、西梧水咸、西梧人人嫌”。而现在西梧村已成功蜕变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富美滨海渔村,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美丽乡村十个典型示范村”“全省最美乡村”“福建省十个美丽乡村培训基地”“漳州市最美渔村”等荣誉称号。

故事要从2014年4月份吴志雄担任西梧村支部书记说起,他怀着一定要让渔村蝶变的决心,破解后进难题。上任后,通过逐一与干部谈心,及时调整合适岗位,迅速形成一支正义感重、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班子。带领班子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收回被侵占多年的4800亩滩涂地和1280亩虾池收回并进行公开招投标,为村集体创收470万元,盘活集体资产3700多万元。

2013年到2020年,全村总产值从3000万元提升到1.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乎为0提升到408万元。2017年,从村财中拿出1千多万给予村民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13年的6800元提高到2020年的3.2万元。

一切改变从村党组织开始,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工作中成了“火车头”,拉着乡村经济一路发展。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这与漳州市紧抓村级组织建设密不可分。

漳州市委组织部印发《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聚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农村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强化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领航”工程,培育有本事、有情怀、有根基、有年头的“四有”村党组织书记;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党员队伍;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广“党建引领、整县推进、抱团发展、提高效益”发展模式;健全农村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整体水平。

扶贫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非公党建有活力

非公企业党建同样是漳州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模块。近年来,漳州市创建“三抓三评创六好”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党委抓重点强保障、抓难点扩覆盖、抓亮点树品牌,全面推行党组织评星、党员评分、党建之友评优三项活动,推动两新组织达到发展好、文化好、管理好、班子好、党员好、评价好的“六好”目标要求,培育出天福集团党委、三宝集团党委、青蛙王子集团党委、长泰古农农场商会党总支等一批党建先进典型。

葛晓华是青蛙王子集团党委书记,他凭借自己的党性修养和近三十年的管理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非公企业发展的党建工作经验——“三同工作法”,即目标同向,党的政治理念转化为企业发展理念;思想同心,党的政治文化转化为企业管理文化;工作同步,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2017年10月,企业成立中共青蛙王子集团委员会党校,成为企业的“黄埔军校”,龙文区“阵地联盟”的学习基地。

2019年,企业成立“青蛙王子集团党群活动中心”。企业定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把党建工作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做出成品。

目前,漳州市已投入7100多万元在省级以上园区建设了15个功能齐全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出台《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管理办法》,通过规范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政治、服务、孵化、辐射“四项功能”,不断推动园区党建提档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党的建设,强调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漳州市正践行着中央方针,并创新性地结合本地情况,开展了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变革。事实证明,只要将党建工作做好做实了,就能够引领好服务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能够为地方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够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杨漳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