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昭通话也是我的家乡话
更新时间:2024-06-18 11:36:10    来源:中国网

“嬢嬢,高速今天终于通车,家里的娃娃有回来看你没得?”

“马上到,听说现在只要1小时娃儿就能从宣威回来哩,你留下来一起吃晚饭吧,尝尝我新做的花椒酱!”

日渐西沉,都香高速钱家坪特大桥下,年逾古稀的王婆婆正坐在家门口同一位身着蓝色中交工服的男子闲聊,并不时抬头望着不远处百米高墩上的车来车往,盼望着即将归家的儿子。

这位能说得一口地道昭通话的男子,是中交三航局六公司都香高速公路守望至红山段A6合同段项目的技术员谢清锋。光听口音可想不到,他竟是位土生土长的闽南人。

6年前,谢清锋跟随项目部来到牛栏江畔的峡谷自然村建设都香高速,在负责高速路线勘察之余,他也需要了解当地的用地价格、规划复垦方案,并进村入户开展征拆工作。

征拆工作一向是项目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谢清锋第一次找王婆婆了解情况时也并不是那么顺利。

一辈子生活于群山环抱间,她对这群身穿蓝色工装、操作轰鸣机械的不速之客们不是那么欢迎,也没让谢清锋进屋详谈。加上语言壁垒,王婆婆说的西南官话谢清锋也只能半蒙半猜去理解。双方的初次沟通可谓是“鸡同鸭讲”,没聊两句她便径直回屋去了。

初战即碰壁的谢清锋并没有气馁。峡谷自然村里多半是说惯了方言的老人,由于交通闭塞他们常年居住于这一方天地间,谢清锋认为,或许共通的语言能拉近自己与村民的距离。

谢清锋便找来项目部的属地员工,花了几天为自己进行方言“特训”。能大致听懂村民们的方言后,摸排家庭情况、田地分布以及征拆诉求等工作的进展顺利了许多,王婆婆也愿意和这位操着有些许蹩脚昭通话的年轻人多说点自家的事。

一次在回项目部的途中,谢清锋看到村民拉载着花椒的农用车被卡在了破损的便道上,便冒雨下车帮了忙。

峡谷自然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上的岩石在雨水冲刷和太阳暴晒的反复作用下变得松散,常有岩石坠落堵塞道路的事故发生。谢清锋观察到,村里的便道多年来经受巨石的“捶打”早已破裂不堪,便猜想村民的农用车被卡应该不是偶发。

“想要和村民‘打成一片’,就要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考虑到后续工程推进免不了要借用甚至拓宽便道以运输机械和材料,谢清锋便同项目经理高国庆商量,尽快把便道拓宽工程提上日程。

在拓路设备到场之前,项目部还组织成立了一支道路清障队伍,谢清峰主动请缨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当发生岩石压路事故时,他便会在第一时间带队前往现场,同村委组织的清障队一起分解巨石、清理道路,以方便设备进场,也方便村民通行。期间,他也为两支队伍进行“同声传译”,让作业更高效。

但对于扩宽整修便道的事,村民的表现却没有谢清锋想象中的高兴。他想着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翻来覆去一晚上没睡着觉。

第二天,谢清锋起了个大早来到王婆婆家打探起村民的反常表现,才得知,先前村里也曾组织修路,但过程中制造的粉尘引来不少村民的反感,原本的惠民工程也闹得不是很愉快。

了解根源后,为了防止重蹈覆辙,项目团队决定“先行一步”。在整修便道的同时,利用搅拌站的四级沉淀池抽取污水进行溶解净化,而后用喷淋系统对离沉淀池较近的便道进行雾状喷水,较远的则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

如此,不仅能在环保规范要求内成功处理搅拌站污水排放问题,还能保证吸附空中灰尘杂质,直接降低便道整修乃至后续高速建设时可能造成的扬尘污染。

“你们考虑得真周到!”通过这次便道改造,项目部收获了村民们的夸赞,谢清锋在同村民的沟通中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高速修建的信任和支持。甚至渐渐地,在街头巷尾遇上,大家也会主动上前同他打招呼。

尽管如此,作为项目部与村民沟通的桥梁,谢清锋仍坚持学习昭通话,并常常穿行于峡谷自然村的家家户户间,和大家唠点家长里短,同时了解民众的诉求。

“现在昭通话也算是我的家乡话哩!”6年过去了,谢清锋练就了一口纯正的昭通话,也当好了一名项目与属地间的“沟通员”,为项目建设解决了“后顾之忧”。

莽莽群山间,深山巨谷里,在项目团队不舍昼夜的努力下,都香高速昭通段终于于今年年初建成通车,也让曾经的天堑变通途。(刘睿馨 张雨薇)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