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泉州
点“瓷”成“金”——建设银行泉州分行助力德化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更新时间:2024-06-05 14:50:17 来源:中国网

image.png


“德化瓷”是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一种白瓷,因薄如纸、白如雪、声如磬、温如玉的特点,畅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国白”。德化生产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焕发新生命,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并逐步迈向“陶瓷+”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这个历程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自1954年成立,中国建设银行泉州分行逐渐适应本地产业特色,发挥国有大行的产品、科技、渠道与服务优势,紧紧围绕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不同金融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供给,持续助推德化陶瓷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金融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坚守与创新:从“手工匠作”到“大师经济”

德化陶瓷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代又一代匠人将德化瓷烧制技艺薪火相传,并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或是从历史文化汲取灵感,或是从瓷土配方中“发明”新品类,或是结合现代设计开发文创IP,各擅所长,致力于将原本单一的“手工匠作”注入更多的“内涵元素”以提升作品的附加值。

在大师云集的德化瓷业,德化县毅术陶瓷研究所总经理陈金通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image.png

陈金通在创作中

军人出身的陈金通退伍后,拜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门下。在第一次接触到明代“猪油白”瓷片时,他暗下决心要复原“猪油白”瓷种。为了寻找稀有、顶级的高岭土,陈金通奔走于全国各地,走险山、过峻岭。经过精挑细选,陈金通终于收集到了十几吨顶级原矿高岭土。经过数十次反复实验、烧制对比,终于成功研制独有的瓷土配方。

陈金通欣喜地发现,这样的瓷质已达到“非玉胜似玉”的效果,因而将命名为“羊脂玉”。

陈金通深知,要将“羊脂玉”投向市场,必须要有大批的库存和足量的原料支撑,而当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资金短缺。2015年,建设银行德化支行客户经理得知陈金通的困境后主动上门,根据陈金通当时已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等多重大师身份,向他推介了刚推出的“工艺大师贷”。陈金通很快获得一笔8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这使他“如虎添翼”,工艺研发和产品投放步入“快车道”。看到这几年市场供不应求,拿货订单像雪片一样飘来,陈金通感慨地说:“是建行的好产品为我雪中送炭!”

image.png

建行德化支行工作人员走进陈金通的烧制瓷车间了解工艺流程,并征询金融需求

类似陈金通的“大师故事”在德化县比比皆是。近年来,德化县大力发展壮大陶瓷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目前有国家级大师13人、省级大师276人。针对工艺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市场估值难”的融资痛点,建设银行泉州分行早在2015年将总行推出的“信用贷”与传统工艺及大师品牌巧妙融合,在全国首创推出“工艺大师贷”。2018年又在“工艺大师贷”基础上升级推出“闽匠贷”,专门为工艺美术大师量身打造纯信用的小微信贷品种。截至目前,建行德化支行已累计办理“闽匠贷”22户,累计投放贷款5000多万元,助力德化“大师经济”繁荣发展。

转型与升级: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智造”

目前,德化全县拥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区周围,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瓷占据德化陶瓷80%以上的产值份额,陶瓷工业产值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业成为德化的支柱产业。

这朵“白瓷之花”绽放的背后,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上世纪80年代,温克仁成功研制了西洋小工艺瓷,德化瓷实现从传统陶瓷向西洋陶瓷这一产品结构转变,随后,陶瓷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它们逐步从家庭作坊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化制瓷企业。

image.png

建行德化支行客户经理在顺美集团了解产品生产及销售等经营情况

顺美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创立于1986年的顺美集团,从最初一家陶瓷出口加工企业发展为如今规模化的陶瓷龙头企业,其间历经了风风雨雨,也饱含着建行与企业“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浓情。2005年,建行德化支行与顺美集团开启合作,从最初的人民币结算到外汇结算,再到2009年开始信贷业务合作,到后来业务范围延伸至家族金融业务,并逐步增加信贷占比,直到2015年后成为顺美集团的主办银行。

细数银企合作的关键“节点”,让双方至今历历在目的是2022年的“冰墩墩”事件。那年顺美集团成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陶瓷特许生产商,在临近冬奥会的前两个月,“冰墩墩”爆火“一墩难求”,倒逼着顺美集团必须立马投入更多生产设备扩大产能,然后企业却遇到一时无法筹措到生产资金的困难。了解到企业的紧急融资需求后,建行泉州分行及德化支行高度重视,加班加点组织申报材料,并向上级行申请专项信贷规模用于保障企业备料生产,最终及时将1000万元流动贷款发放至企业账户,全力保障冬奥会吉祥物的如期交货,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为冬奥会注入了建行力量。

与顺美集团近20年的银企合作,从单一结算到多元综合金融服务,这背后的推动力来自于德化陶瓷产业在各时期转型升级的需求。2023年,由于近几年外贸订单不断增长,以及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需要,顺美集团启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并推行技术改造。对此,建行德化支行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改方面的贷款5000多万元,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使顺美集团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又迈进了一步。

今年3月,德化启动“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工艺创新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到2027年突破千亿元。建行泉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顺美集团的主办行,以及德化绝大多数陶瓷龙头企业的合作银行,建设银行将继续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努力为德化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建行力量。

融合与蜕变,从“工业模式”到“多元赋能”

1951年7月,德化红旗瓷厂成立。它是计划经济时代著名的国营企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有代表性的老瓷厂之一,一批批精美的瓷器从这里走进寻常百姓家,也是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时过境迁,尽管红旗瓷厂已不复存在,但是“红旗瓷厂”这个IP依然是德化人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2021年11月,“德化红旗坊·文旅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红旗瓷厂及其周边的屈斗宫、祖龙宫、程田古街等陶瓷文化遗存,坚持修旧如旧、重塑历史、再现经典的原则,通过规划、投资、建设、改造、运营等,将昔日“红旗瓷厂”建设成为以德化白瓷为核心的新型文旅综合体。

从“红旗瓷厂”到“红旗坊·文旅产业园”,变化的不止是字眼,更是从“单一工业增长”到“多元产业融合”的产业模式的蜕变。

image.png

“红旗坊·文旅产业园”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年底对外营业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约260亩,旨在围绕白瓷IP讲好白瓷故事,致力打造成以陶瓷文化创意、文化展示、青年创业孵化、商业休闲、旅游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德化白瓷为主题的“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的东方白瓷艺术乐园”。

该项目总投资额达13亿元,要使项目规划快速推进,持续的融资保障必不可少。负责该项目的建行德化支行客户经理表示,许多文旅项目都会因前期投资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而遇到资金紧张等问题,建设银行在了解项目痛点后第一时间就对接了金融服务方案,并快速给予了融资支持。

在项目立项之初,建行泉州分行与德化支行高度重视、主动跟进,成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团队,制定全面的全融服冬方案,于2022年授信4亿元支持项目开发建设。截至目前,已对该项目累计投放贷款3亿多元。

金融扶持的助力,是德化红旗坊·文旅产业园如期建成的重要保障,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助力德化县陶瓷产业升级、旅游产业升级、城市消费升级,建成后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平台、中国白瓷艺术集中展示和体验区、泉州德化城市名片和城市会客厅。(林锦旺 曾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