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浙商大杭商院送法律大餐进小学 大学生敲响反校园欺凌法治“上课铃”
更新时间:2024-05-24 16:38:13    来源:中国网

(通讯员:徐中平、朱雨茜、徐圣钧)“我知道!校园霸凌,就是把人拖到小巷子里殴打!”“对,还要抢走他的东西!”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小学三四年级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现场活动气氛热烈。其实,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为富春江小学的小朋友送上的校园霸凌远不止于此“法律大餐”。


“‘未’你而来,法护成长”活动设计了包括身体霸凌、语言霸凌、心理霸凌和网络霸凌在内的多类型反校园霸凌教育。杭商院“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团队指导教师徐中平告诉记者,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三大环节:“撕标签”活动揭露语言暴力之殇,“大风吹”游戏警示霸凌无处不在,普法小剧场传授应对霸凌之策略。让小学生们沉浸式参与普法互动,对校园霸凌的认识与防范意识焕然一新。



最受同学们热捧的是“撕标签”环节。志愿者拿出精心准备的写上了负面评价的标签,如“你长得真丑”“你学习真差”“胖”等。小同学们纷纷上前,勇敢地撕下这些标签,也撕去了语言霸凌的冷酷与残忍。“即便标签被撕去,留下的胶水痕迹却仿佛象征着心灵上难以抹去的伤痕。”主讲人李颖借此契机,告诫小朋友们:“赞美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诋毁的话要三思而后行。让我们的言语成为温暖的阳光,而非刺人的寒风。”


“中国青年报调查称校园霸凌发生率高达32.4%,换算到课堂上的180位小朋友,大约有58位小朋友经历过校园霸凌,和刚刚说的戴眼镜的小朋友人数差不多。”现场志愿者蒋陆儿平告诉记者,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校园霸凌的影响范围,“大风吹”就是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活动环节。当说出某个特征时,具有该特征的孩子需要立即站立。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认识到,校园霸凌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而是可能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事件。


一场别出心裁的“心灵剧场”在热闹的互动后拉开帷幕。剧中,小学生们是主角,穿梭于不同场景,化身成“受害者”“施暴者”与“救助者”,一同揭开那层笼罩在校园之上的“阴影”——校园霸凌。剧中主角李强被语言霸凌,在“教室一角”受到各种欺负,他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老师,在老师鼓舞下终于在“家庭港湾”获得勇气,直面校园霸凌。在求助后得回阳光、自信,主角的故事,增强了他们在遇到校园霸凌时要向老师、家长和警察寻求帮助的意识。


“知识和游戏两不误!此次普法宣传不仅有效地普及了法律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友善与尊重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会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富春江小学的徐雅菲老师说道。


杭商院“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团队指导教师徐中平希望志愿者们以专业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积极投身法治建设伟大实践。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