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回律转,华章日新。1月22日,备受关注的2024年福建省两会正式开幕。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履职尽责、共商大计,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值此盛会,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开设《代表委员说》栏目,对话代表委员,倾听履职心声。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河网密布,水系纵横,水资源总量丰富。“农业种植区降雨和灌溉后的农田退排水,一直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大难题。” 在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福建省政协委员、武夷学院副院长杨昇提出,要补齐农田退水治理短板,助力福建省流域水质提升。
福建省政协委员、武夷学院副院长杨昇 张晓玲 摄
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23》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约260.94万亩,农药使用量约3.98万吨,化肥施用量约92.07万吨。在福建省农田广泛种植的水生农作物,如水稻、芋子、莲子、茭白、水空心菜等,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所产生的农田退水对全省流域水质已造成一定影响。
“近年来,福建省深入推进闽江、九龙江等主要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标对表长江、黄河高质量保护,聚焦打造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福建样本’的目标,其主要流域水质仍有差距,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农田退水治理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杨昇委员指出,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农田退水生态拦截设施不完善;农田退水精细化治理手段缺乏;对农田退水治理的用地、资金等要素投入尚不足。
为此,杨昇委员建议,成立省级农田退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福建省加快推进农田退水治理行动规划》,制定满足水区域功能划分需求的农田退水标准,并将农田退水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
“要聚焦重点流域,全程科学治理。”杨昇委员表示,在源头管控上,要鼓励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种养模式,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在过程处理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农田退水治理,如在重点污染区域对原有沟渠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增加氮磷生态拦截设施,在新建的高标农田改造项目中优化沟渠设计。在末端提升上,对农田退水经拦截和生态塘净化降污后再退排,并结合调蓄处理、循环灌溉等措施提升农田退水资源化利用。
为提升治理效果,杨昇委员建议,要强化科研合作,推动福建省内相关研究机构深化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关系。探索组建专业科研队伍,对全省小流域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指导各地优选若干个流域进行农田退水评价指标测算,在细化分类、摸清家底基础上,划定优先管控区域,提出适宜的农田退水项目路径、模式和水资源保护方案。
“要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项目和政策支持,策划对接一批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农田退水工程建设项目库。”杨昇委员表示,可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河长制主题公园、乡村振兴、农事研学等农旅项目有效结合。在积极开展试点上,持续推进武夷山市五夫镇潭溪流域农田退水生态治理试点工作,进一步细化治理目标任务,补充完善试点成果;适时在各地选取试点推广工作,打造出适合福建省的农田退水治理样板,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