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㉙】林彬:科学规划先行 探索跨区域协作“灌口模式”
更新时间:2023-07-28 10:29:34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2022年度评选出的“五个一批”(“一懂两爱”好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明星、“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由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主题采访报道,生动诠释福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image.png

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林彬

个人档案:林彬,九七华夏(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乡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工程师。2023年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将服务做到农户心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乡村运营已成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90后”科技特派员林彬,整合多方资源做好落地执行“最后一公里”,耕好乡村“责任田”,打造振兴“示范田”,让“科技兴农”的力量在灌口大地徐徐铺展。

科学规划,描绘乡村建设“新蓝图”

“一直以来,我和乡村都有着‘难解之缘’。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去农村奶奶家小住一段时间,邻居婶婶总以请吃红烧肉为由‘诱惑’我到她家地里帮忙除杂草。”在林彬看来,儿时这段宝贵的经历,成为了成长路上连结乡村的别样“乡愁”记忆。

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推进。自踏入社会以来,林彬加入了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的落地产业化平台公司九七华夏,专注乡村振兴发展与落地执行。

2021年11月,怀揣着对乡土的热忱,林彬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下沉到灌口镇,送“技”下乡,助村规划建设,助农增产增收,助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前期详尽调研。”在工作之初,林彬走访调研辖区内行政村落,与在地企业、各村两委、农户、驻村工作队、文明实践站等多次深入交流探讨,积极了解当地村落存在问题及需求,研读各村历史、发展、产业等基础信息,与各村建立起沟通交流平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image.png

林彬(右一)走访调研灌口镇辖区内行政村落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林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及科技特派员政策优势,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三农”领域实际困难。通过科学、系统地规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先后参与灌口镇国家级“农综改”项目策划、2023-2025年灌口镇乡村振兴产业及项目策划、乡村振兴动线设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灌口镇“三村联建”发展等一系列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推动参与区域政策奖补及荣誉申报, 在他的协助下,灌口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荣誉称号,并获得10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奖补资金。其所服务的灌口镇田头村、双岭村均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助力乡村旅游进一步宣传推广。

下乡帮扶,探索跨区域多方协作模式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为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林彬策划开展科技特派员帮扶活动。发动所驻镇街具有技术优势的技术服务单位注册“平台制”法人科技特派员,协助对接“平台制”科技特派员共同下乡帮扶,先后组织参与十余场的下乡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涵盖果蔬病虫害防治、农房建筑安全、农村垃圾分类、农业耕地保护、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医药下乡义诊等多类别培训及服务。

image.png

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帮扶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工作开展之初,林彬就碰到了田头村农产品滞销难题,其中就包括品种优良、曾作为国宴菜的闽南传统名品“仙景芋”。为助农增收,林彬积极争取到了厦门全市其余科技特派员的联动协助,从基础的包装文创设计,到媒体宣传,再到渠道的拓展,各区科技特派员破开区域工作壁垒,深入交流、协同互助。最终,成功让田头村16万斤仙景芋、4万斤大米从田间走向市场,跑出销售“加速度”。该事迹也成为厦门市一次跨区域多方协作典型的案例。

“在下乡摸底调查中,有个别村落反映,一些医药下乡义诊活动并没有给当地村民带来实质性帮助。有的缺乏专门医疗专家及针对性药品,有的只是测量下血压体温,还有的存在部分成本经费无支出来源、增加了在地村落的经济负担、活动手续审批困难等问题。”林彬表示,为让义诊真正惠及村民,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了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医学院、当地村委、文明实践站、自愿者等多方力量,在六一节当天举行了一场别样的义诊。

“此次活动我们提前了一个半月就开始做基础调研和多方沟通协商,综合考量了受众人群、就诊时间、科室分类需求、场地使用等因素,现场协调解决民众希望有专家出诊的诉求。” 林彬说,在活动当天,许多邻镇村落的家长和儿童都陆续赶来参加,大家纷纷对“家门口”的义诊赞叹不已。“我们力求让义诊有效解决村民实际需求,形成更大众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群策群力,做好落地执行“最后一公里”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林彬认为,将数字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的一大工作重心。他通过协调村镇、技术、运营等相关人员,跨区域协作,推进灌口镇和后溪镇的数字乡村先行试点落地。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环境、文化特色等村镇实际制定落地实施方案。”林彬介绍,通过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以小服务撬动大治理,灌口镇一期工程涵盖平安乡村、智能停车收费等功能,后溪镇一期工程涵盖疫情防控、乡村养老两大主题功能,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完善,切实增强村庄治理效能,从而更好地带动村民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image.png

调研数字乡村建设情况

作为一名在厦门经济特区服务队伍中相对年轻的“90后”,林彬在深耕乡村振兴“示范田”过程中不断实践,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特区特色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之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林彬表示,农村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落地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困难重重。

如何群策群力,让乡村振兴工作落地有声见实效?林彬以“项目表”为例介绍道,在项目落实过程中,需要从村民、村小组开始执行有效沟通、搜集意见,再通过各镇区各职能部门细化工作举措,囊括需求征集、场地确认、土地性质核实、收益核算、材料申报等具体内容,力求吸纳各方意见建议,为项目的最终落地执行排忧解难。同时,还应制定出项目落地执行相关流程规范,为后续项目运转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林彬表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乡村振兴需要发挥不同领域、职能部门的优势特点,凝聚合力,实现乡村振兴由“一”到“众”,推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张晓玲 王庭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