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2022年度评选出的“五个一批”(“一懂两爱”好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明星、“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由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主题访谈,生动诠释福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明星”邱桂敏
人物档案:邱桂敏,宁德市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3年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明星”称号。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看着眼前的情景,脑海中不禁回荡起这首经典的《稻香》。千亩的水稻随风飘摇,金色的稻浪荡漾在这偏远的宁德屏南小乡村——南湾村。能有这壮观的稻田,得益90后青年邱桂敏的返乡创业之举,她放弃城市工作,回到乡村二次创业,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南湾村风景 陈思佳摄
“稻香”弥漫乡间 村落“蝶变”焕生机
1990年出生的邱桂敏是屏南小乡村难得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在厦门创办了文化公司。创业有成的她一次偶然返乡,原以为可以再见儿时的“一抹金黄”,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撂荒的梯田和破败的村庄。一问村民才知道:“种田不赚钱,又苦又累,还不如出门打工。”曾经繁华的村庄只剩了年迈的老人守护着家园,从那时起,邱桂敏的心间种下“回乡种田创业”的决心。
因家中向来有熬麦芽糖、酿黄酒的习俗,邱桂敏选择在屏南创立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在屏南县南湾村流转了200亩荒废梯田用于水稻、糯稻种植。对于她的返乡创业,一些村民很不理解。在一片质疑声中,邱桂敏坚持了下来,当她了解到屏南县出台了《屏南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十五条措施》时,便积极参与到“我在屏南有亩田”的活动,在她的努力下,南湾村被纳入“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范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认领活动认识了南湾,甚至吸引了外来的人员在南湾扎根创业。
南湾村“我在屏南有亩田”的水稻田 陈思佳摄
随着“我在屏南有亩田”品牌的宣传和提升,南湾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福建省农科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南湾村水稻种植的产量年年递增,水稻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据悉,到2023年,屏南全县共认领3318亩,有效推动粮食安全屏南行动。
“笑颜”回归乡村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邱桂敏曾想过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但是他们不愿意。“他们认为,在村里他们是农业的‘好把式’,是很好用的人,而到城里来,他们啥也不会干。在农村,有很多像我父母这样的人。”因此,邱桂敏在回到农村种田创业的同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些“好把式”,她提出“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的合作社运行模式。
“我有千亩的水稻田,光靠一个人肯定是干不过来的。”邱桂敏选择雇请当地的村民,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包先生是屏南本地村民,日常帮助邱桂敏打理田间事务。“给白晓洋(邱桂敏艺名)工作,我每天可以赚取200元的收入,家庭开支和孩子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包先生表示,自己孩子在邱桂敏的影响下,也改变了对返乡创业的看法,并对乡村发展充满了向往。
截至目前,邱桂敏共带动屏南当地数百位农民就业,每位农民人均增收九千余元。
“烟火”回归乡村 “农业+多业态”模式再“聚”人气
“在种好田的同时,还要有跳出种田的思维,在种田之外寻求乡村的多元发展。”在开荒复耕后,邱桂敏对农村发展有了更多新思路,她提出了延展产业链条,拓展多元业态的“农业+多业态”模式。
随着“种植复村”运动的开展,近年来,一批批“新村民”入住南湾村,开起民宿、书屋、画室等,这给了邱桂敏启发和灵感。于是她主动参与拍摄手机纪录片《在田间》,在第33届金鸡奖期间,荣获“新影像·手机电影计划”华为新影像等荣誉。她从“田”起步,以乡村文化为主线,打造田园综合体。还在2020年自费发起田园音乐节,并举办南湾村首次农耕文化节,一拨拨城里来的亲子游客在稻田里体验插秧、抓泥鳅、捡田螺的乐趣。
屏南南湾村田园音乐节
在邱桂敏看来,以农田、农耕为素材,通过策划文化项目,可以吸引更多人气,带动本土农产品销售,并为日后发展农旅融合等新业态铺路。流量变现,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目前稻田文创试验尚未带来“真金白银”,但谈及南湾村的未来,邱桂敏满怀希望——“我还有很多设想,想把认种活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她兴奋地侃侃而谈,她以“返乡新农人”的创业者把“年轻态”的精神头儿带入乡村,让金黄田野尽是稻香。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邱桂敏仍会愈战愈勇,愈往前行。(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