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㉖】宋加溢: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 谱写“新农人”创新创业乐章
更新时间:2023-07-21 11:47:04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2022年度评选出的“五个一批”(“一懂两爱”好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明星、“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由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主题采访报道,生动诠释福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image.png

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明星” 宋加溢

人物档案:宋加溢,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共青团翔安区委员会常委、内厝繁星创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内厝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厦门拓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明星”称号。

以乡野沃土为青春起跑线,躬身农田开辟乡村发展新天地。从城市精英白领到农村草根创业青年,“85后”返乡创业青年宋加溢挑起了农业“金扁担”,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反哺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新农人”。

研制第一代起垄机,助推农业机械现代化

宋加溢的家乡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亦是典型的农业大村,地貌多丘陵。“我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就对农业机械的研发很感兴趣。”自大学毕业后,当宋加溢踏上回乡的路途,看到父辈们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便一直在思考如何研发出适合本土小丘田地形的现代化农耕机械,提升乡亲的耕作效益。

怀揣着一腔青春热血,宋加溢毅然辞去深圳优渥的工作,投身基层大地,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创建了一支创业团队。“一开始,家人对我的决定并不认同,就连邻里乡亲也议论纷纷。我顶着重重压力,东拼西凑了十万余元创立了公司,专业从事适合闽南‘小丘田’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研发与生产。”宋加溢感叹道,在创业之初,难免挫折不断,但身为闽南人,他的骨子里始终烙印着“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想要为家乡农民做点实事。

image.png

宋加溢与农户一起研究农机产品使用

“传统的耕作模式种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了提升乡亲的耕作效益,我每天穿梭在田野中,蹲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农户耕作的方式,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夜归后,再赶回工厂投入设计、制作样品,再让家人试用耕作。”宋加溢表示,通过不断尝试,多次优化改良设计,终于成功研发出了第一代“双垄起垄器”。

image.png

第一代“双垄起垄器”规模化耕种

“以前小丘田的耕作方式是用牛拉犁,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起垄2亩地,农户劳动强度大,而使用这个设备一个人一天就可起垄40几亩地。”宋加溢介绍,第一代“双垄起垄器” 的研发生产使传统耕作模式效率提升 20 多倍,对规模化种植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产品一经投产便被广大农户所接受并得到大力推广,促使数万名农民有效提升耕种效益,实现每亩产值增值6倍左右。

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做乡村生态的“环保先锋”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是关键。推进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的治理, 既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 亦是农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黄厝村有不少养猪户,但是传统养猪场的污水排放却是老大难。” 宋加溢介绍,因较大型生猪养殖场的传统粪污发酵床存在消毒不方便、成本高、残留污水等问题,对村庄的人居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实现生猪养殖场尾端污水零排放,2015年,宋加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通宵达旦置身在大大小小的养猪场进行考察、记录、设计。经过数月的钻研和辛苦调试,终于研发出高效、便捷的舍外发酵床垫料全自动翻抛机。

image.png

环保生猪养殖场

“环保生猪养殖主要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把产生的排泄物翻抛发酵后100%转化为有机肥,成为一种无污染、无臭气、零排放的新型环保养猪治污新技术。”宋加溢表示,该项目投产后获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肯定,在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广泛推广应用,当前已有超过130个规模生猪养殖场顺利完成改造,实现零排放、零污染,让养猪场不再臭气熏天。

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亦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自2017年全国大规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来,宋加溢看到了厨余垃圾的处置短板,便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厨余垃圾处理工艺。为此,他多次赴浙江、广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带领团队攻坚“缩短厨余垃圾发酵时间”的工艺,并得到了厦门大学等高校教授的大力支持。

image.png

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获得翔安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通过半年的攻坚,内厝镇试运行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每日厨余垃圾处理量高达2吨,且经过中科院环境研究所的科学检测,厨余垃圾24小时可充分发酵完成实现就地减量,余量为原垃圾量的20-25%。” 宋加溢介绍,周边超过5个村居的厨余垃圾经过处理,转化成有机肥,再使用到农业种植及绿化养护中,大大降低了肥料成本,使17000多个村民从中受益。该设备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经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测符合有机肥标准,也成功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日常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科普项目。

“头雁”领飞致富路,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返乡创业这几年,我深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我始终心怀感恩,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凭借着创业期间积累的资源及经验,宋加溢同家乡的五名有为青年牵头组建起了青年农机服务队,免费为周边上千户农户提供农耕技术咨询、农业资源对接等服务,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如今,乡亲耕作的收入从此前每年每亩六、七千元提升到现在每亩三万元左右,不仅劳动强度大大下降,耕作效率还得到大幅度提升。”宋加溢还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成立农机合作社,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吸纳青年机手社员数十人,每年提供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超过1万亩,大幅提高了辖区马铃薯、胡萝卜等重点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

人才兴,乡村兴。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乡村创业、就业。为积极帮助和引导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潮,自2015年以来,宋加溢和几位创业青年牵头成立了内厝青年创业促进会,帮扶了82名青年创业成功,为其争取到2340万元银行创业贷款。如今,青创会的会员已超过210人,成为了当地领飞的“头雁”。

image.png

宋加溢组织并参与“乡村振兴青年骑行”大型青年活动

“我创立青创会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青年创业,更多的是回馈乡梓。”宋加溢表示,由于白天公司事务繁忙,会员们都是利用晚上时间参与策划并做好协会的各项工作安排,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公益活动300余场次、辐射人群达9000多人次,累计资助困难儿童超过200人次,挂钩帮扶青年184人次,累计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约1000多人次。其中“鸿渐小学堂”暑期夏令营等常态化公益服务活动、每年的“乡村振兴青年骑行”大型青年活动成为了内厝村青促会的特色品牌,成功打造了一支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有力服务发展大局的创新创业青年队伍。

“我们不仅要当致富带头人,还要当公益先行者”。宋加溢说,返乡创业的路途总是充满“艰难险阻”,要始终秉持着“回馈乡梓”的情怀,“爱拼才会赢”的拼劲,“公益先行人”的初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乡村振兴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张晓玲 王秀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