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⑰】陈玉山: 科技兴农赋能乡村振兴 让村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更新时间:2023-06-28 11:43:1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充分展现2022年度评选出的“五个一批”(“一懂两爱”好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明星、“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由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主题采访报道,生动诠释福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image.png

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陈玉山  陈玉明摄

人物档案:陈玉山,2016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系统个人先进;2017年12月,被莆田市委人才办评为"壶兰英才"。陈玉山在扶贫领域表现突出,2020年12月获市脱贫攻坚嘉奖,2022年1月被评为九三学社福建省2021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科技兴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陈玉山既是一名挂钩基层山村帮扶的科技特派员,又是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扶贫办的负责人,山区乡村振兴如何破题、解题,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走乡村、访农户、进田间,通过座谈交流、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和企业面对面,用心用情做好助农生产的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擦亮科技特派员的新名片,用科技“绝活”助力乡村振兴。

从无到有  “种”出共同富裕新图景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帮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工作者,陈玉山非常注重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近年来,先后试验引进推广“无花果大棚栽培”“南方山地蓝莓种植”等农业项目21个,其中2015年引进的无花果大棚种植项目填补了莆田市无花果种植的空白。

“无花果大棚栽培技术是我2015年开始试验的,当时我省还没人试过,管理措施都是通过生产实线逐渐试验摸索出来的,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学习,刚开始因修剪时期、夏季高温烧果、冬季冻害以及鸟害等原因造成了较大损失。”陈玉山回忆道,“记得2020年冬季,有次预报有寒潮,最低温将达零度以下,当时冬果刚要采摘,突如其来的低温将对这一季的无花果造成毁灭性的损害。为了抗寒,当时提前两天组织工人搭了几十个简易的火炉,并对大棚进行修补,冻害来临那晚几个工人通宵烧火给大棚加温,半夜工人们在大棚内围着火堆烤火喝点小酒,虽然又冷又累又困但很开心,辛苦一晚上终于保住了价值几十万元的无花果,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后来,陈玉山通过多次的尝试,调节修剪时间、水肥控制长果时间,对棚体进行改造,通过冬季棚内增温、拉防鸟网等措施,无花果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实现莆田市无花果大棚栽培技术从无到有再到优的突破。

主动帮扶解民忧  照亮乡村振兴路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的下垞村平均海拔超500米,是荔城区曾经四个贫困村里唯一的边远山区村,群众的生计主要是靠种植枇杷和畜禽养殖。2009年10月,下垞村被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村实行畜禽禁养,下垞村群众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之后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做小生意等,上年纪的留在家里管理枇杷。陈玉山得知情况后,主动选择挂钩最边远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下垞村担任科技特派员。

“为让下垞村早日脱帽,农民增收,我想在山上因地制宜引进一些农业项目,并主动选择了下垞村枇杷种植面积比较大、家庭年收入仅一万多元、又没能力外出挣钱的罗金灿作为挂钩帮扶对象和试点,帮助他种植枇杷,同时传授他培育蓝莓和泰国柚等果树技术。”

image.png

陈玉山(左)在枇杷园里观察2020年引进嫁接的“三月白”枇杷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2019年起,为改变下垞村2000多亩枇杷品种单一、质劣价低的现状,陈玉山四处联系农业专家,从广东、福建省农科院、华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引进贵妃白、三月白、白雪早、早佳5号、早优7号等枇杷新品种。三年来,免费为200多户果农嫁接优良枇杷品种6112棵,该项目每年最少可为山区群众增加收入500万元以上。

image.png

陈玉山在察看下垞村光伏发电项目 陈玉明 摄

此外,为增加下垞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陈玉山引进了五期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年收益达30万元左右,2018年省定贫困村下垞村彻底摘帽。

紧抓技术培训“牛鼻子”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振兴,关键是要让农民自己掌握新技术”。陈玉山认为,需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为此,2019年他组织了包括罗延望(罗金灿之子)在内的种植户到大型枇杷种植基地参观培训,讲授种植技术,现场比较优良品种的优势,使果农们从内心接受并期待新品种能早嫁接早投产,共同将科技兴农的答卷书写在莆田荔城的田间地头。

image.png

陈玉山与下垞村村干部和果农在座谈交流 陈玉明 摄

当提及在下垞村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时,陈玉山笑呵呵地说道,一是观念的改变。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种植模式,让村民从“心”里接受新技术、新品种;二是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果树新品种的推广和改良,大幅增加群众的经营性收入;三是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几年来,他协助下垞村两委向上争取资金,进行路灯建设、山塘修缮、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来水管铺设等,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有了极大的改观。

助力乡村振兴,奋斗在路上。陈玉山表示,枇杷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是莆田的一张名片,更是以前不少山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将努力把下垞村打造成“白肉枇杷”示范基地,并为下垞村的“白肉枇杷”注册商标,推动下垞村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名优特产,让好货卖出好价钱,让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陈芷妍 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