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
【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⑪】郑武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更新时间:2023-06-21 15:34:31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充分展现2022年度评选出的“五个一批”(“一懂两爱”好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明星、“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由福建省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绘就乡村新画卷 谱写振兴新篇章”主题报道,生动诠释福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image.png

福建省“一懂两爱” 好书记郑武勇  张晓玲摄

人物档案:郑武勇,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党委书记,2022年12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一懂两爱’好书记”称号。

补齐“短板”,提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一村一园区”竞赛,打造善治乡村实践样板;啃下民生“硬骨头”,让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自任职以来,他靠着敢闯敢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用心用情照亮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他就是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党委书记郑武勇。

“东园镇的农业沉淀了很好的基础,但整体上经营比较粗放,多为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郑武勇说,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东园镇党委政府经过总结以往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要坚持产镇融合、园镇一体发展,开展“空间治理+产业提质+配套提档+环境提优+治理提效”行动,努力做好“强化三产融合、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善治乡村、增进民生福祉”四篇文章,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做实农业产业强镇  实现一二三产同频共振

东园镇是福建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镇上常住人口有4.3万,但耕地面积仅有1.5万亩,单纯依靠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要求。郑武勇坚持深入一线,到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大调研”工作,与农业种植大户一起谋划发展路径,力求在传统农业上闯出一条新路。

image.png

东园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田

“在农村,土地是最大的资源,想要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必须做好土地文章。”为解决分散、低效用地这一制约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问题,在郑武勇的带领下,东园镇党委通过推行土地确权,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让群众把土地流转到大户经营,将“小田变大田”。

“种植大户和经营能手通过流转的土地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集品种引进、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供销一体全产业链。”郑武勇表示,当前,东园镇土地流转率达到80%以上。同时,依托龙海区农业农村部门、厦门大学龙海“现代农业科研与教学”基地,东园镇培育了适合本地土壤种植的西兰花、小西红柿、黄秋葵等蔬菜品种,并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以前传统农业依靠人工施肥,一百亩地需要2个人工作3天才能完成,如今使用农业无人机智能化撒肥,半小时就能搞定,不但高效增产,还大大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在郑武勇看来,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效应下,当地村民有的成为了农业种植大户,有的往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延伸高端休闲食品、商贸物流等工业产业链条,有的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农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

image.png

东园镇工业产业园一角

当前,东园镇现有专业合作社和育苗场81家、家庭农场34家、农业大户200多户,2022年农业总产值近7亿元;全镇工业蓬勃发展,拥有各类企业19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1家,解决全镇就业劳动力8000多人,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最终形成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的良好局面,奋力闯出一条“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乡村振兴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绘就乡村善治“东园画卷”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东园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村级党组织“围着群众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创新实施善治乡村“共治机制”,以加强乡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郑武勇说,东园镇党委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挖掘吸纳了一大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群众认可的优秀人员成为村“两委”成员,按照“村两委主导、理事会主动、老百姓主体”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乡村振兴理事会、乡贤促进会,引导乡贤和热心人士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东园镇地处闽南,庙宇多、信仰杂,群众民俗投入逐年攀高且多有浪费的现象。”为推行移风易俗,郑武勇通过借力乡贤促进会,将群众修建庙宇的费用节省下来,悉数用于乡村建设。当前,通过总结推广厚境村“不结‘彩楼’结民心,不修庙宇修河道”的典型示范,东园镇共撬动2500多万民间资金,打造一批党建“网红打卡点”,新建21处休闲文化场所,6处乡村公园,61座生态公厕,15公里村道实现“单改双、白改黑、雨污分流、绿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东园镇亦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福建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入选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image.png

东园镇厚境村村容村貌

立足东园镇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为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东园镇持续开展“一村一园区”(特色增收产业园和人居环境示范区)竞赛,全面清理规范农村“三资”,以“一村一策”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为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提升,避免出现‘抱着金鸡难下蛋’情况,我们尝试探索‘村企共建’合作模式。”郑武勇说,通过村办企业入局产业链上下游、村企合资修建民生基础设施等方式,共享产业“红利”,实现“产业强”带动“村强民富”。在“村企共建”模式下,该镇厚境村以“自建公司+投资分红”形式,入股参与经营年分红可达77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0万元。

畅通民生“幸福路”  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是顺应民意、推进民生工程的一把“钥匙”。郑武勇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的有力途径。

“东园镇凤山村靠近东园工业区,车多人流量大,村里的路太窄,经常堵车,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为解决民生需求,郑武勇组织镇村干部实地勘察,深入群众走访,制定了凤山村道建设方案,发动群众主动拆除两侧建筑物附属物8600平方米,并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成功将这条1500米的村路从5米扩宽为9米,及时疏通了群众心中的堵点。

东园镇坐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埭美古村,年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及相关行业收入超2000万元。如何让埭美古村串联东园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能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为此,郑武勇整体谋划“串点连线成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提升5.2公里长的“七星路”,在方便沿途五个村1.3万人出行的同时,深入挖掘沿线特色资源,建设东园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现代农业展示馆、晖博智慧农业园等一批可观光、可加工、可增收的优质乡村产业。

image.png

东园镇七星路串联沿途五个村

“东园镇投入6000多万元,对集中连片万亩高优蔬菜核心区进行路、沟、渠、桥、涵、闸等一体化的配套建设,为沿途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也让村民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提升幸福指数。”郑武勇介绍,为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反哺村民,推动党群同心共建和美家园,东园镇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因户制宜对确实困难的群众进行政策兜底、组织企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提供公益岗位就业,对特殊群体发放节日慰问金。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利民举措,让村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郑武勇表示,作为漳州市部署实施“十镇百村”试点示范三年行动13个重点乡镇之一,东园镇将以“全域全覆盖”格局,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健康食品大镇、文旅康养名镇、乡村振兴特色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张晓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