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南平市建阳区委、区政府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提质增效、提速见效,出台《南平市建阳区创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工作机制专班,激扬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坚持系统观念,既登高望远、胸怀全局,又整体推进、落细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书写新篇章。
建阳区紧扣发展大局,立足省委“三争”行动和市委“五增”目标,围绕区委“三争三看”行动、“12345”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通过党建引领、工业振兴、扩大投资、平台优化、改革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作风建设“十大行动”,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成果,助力建阳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专班全面落实理念引领、组织保障、资金支持、硬件支撑、人员配置“五个到位”,牢固树立“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工作思路,引导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事事可以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紧扣全区惊喜点、贡献点、突破点等“三个一批”重点改革创新项目,每季度调研梳理形成一批重大选题清单,建立创新项目库,制定项目库一览表,挂图作战,逐项抓好跟踪培育,不断挖掘梳理增量创新项目。
寒泉精舍俯瞰 吴大灼 摄
2023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创新办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调研,立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四大文化名片”的核心优势,提出要聚焦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借助“闽浙赣皖”四省开展研学联盟之机,打造一批精品研学疗休养线路,撰写《着力打造建阳区全域研学疗休养综合基地(高地)推进环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文章,按照“三化五定”闭环落实机制要求,明确工作目标、项目举措、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深挖梳理一批创新点,力争一批入选全市、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力争一批入选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十佳案例,适时开展建阳区十佳案例评选。定期对创新工作落实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在全区上下营造成争先进位、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
2023年,建阳区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大干150天,高质量推进环带建设”行动,实施环带项目143项、总投资约100亿元,贯通环带干线、支线、小环线超180公里,国道322麻沙永兴至长坪、省道302建阳城区至麻沙江坊、黄坑集镇至际下(邵武界)等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县道860麻桐线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组织黄坑镇国家公园南门户、长见村等5个精品节点参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国际设计创意大赛,“中国南方烧烤第一村、中国南方掼蛋比赛基地--杜潭”、响鼓水世界、黄坑蛇园等投入运营,完成26个游览打卡点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改造,举办首届“书香建阳 全民阅读”文化周暨第九届海峡读者节南平分会场活动启动、首届“环带”建设职工摄影大赛、全国首届“科目三”舞蹈大赛暨第二届建阳杜潭露营烧烤啤酒音乐节(杜潭村宵)、全国首届烧烤赶圩文化节、小源村旅游文化节等各类活动30多场,持续炒热风景道开园氛围、福建省黑瓷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地建阳、建阳小白茶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国电信南平建阳分公司爱心翼站”荣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荣誉称号、“三色书坊景区”
累计接待前来研学、旅游的各类人员14.7万人次……
全国首届“科目三”舞蹈大赛暨第二届建阳杜潭露营烧烤啤酒音乐节(杜潭村宵) 吴大灼 摄
改革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以来,各地各部门查问题、补短板、抓整改,全区发展环境正发生积极变化,聚焦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焦点、弱点、盲点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通过搭好平台、创优环境、筑巢引凤,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增强建阳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吸引力。
2023年以来,建阳区深化项目谋划“大比拼”活动,谋划重大项目34个、总投资约173亿元;“项目攻坚突破年”第一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24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46.36亿元,其中开工项目15个、竣工项目9个;建阳经济开发区医卫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定制标准化厂房通过竣工验收;南平市“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启动暨建阳区竹产业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授牌仪式在建阳区举办;新签约落地高纯电子特种气体、康明克斯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超6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抓实项目建设,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7亿元;全年开工项目88个、总投资超210亿元,竣工项目32个、总投资超56亿元。
建阳经济开发区医卫材料产业园 吴大灼 江苏闽 摄
建阳区坚持统筹协调,注重整合内外资源,搞好横向互动,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内外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等进一步完善。(江苏闽 吴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