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提质扩容,工业增产增效,农民稳产增收的命脉和根本。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部署,在严守底线红线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积极向“存量”要“增量”,推动自然资源要素高效优配,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实现“寸土”生“寸金”。
在建阳龙翔工业园,原本空置的土地上,一条条生产线正在铺设安装;在建瓯工业园区,圣象华宇集团生产线上,各类竹制品正加快生产,装车运往全国各地;在邵武金塘工业园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上下游产品在厂区间流转;一股股项目建设热潮扑面而来,一家家企业纷至沓来……闽北大地,热土沸腾,闲置低效用地不断盘活,沉睡资源被接连唤醒,南平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我们积极探索产业用地空间拓展重塑,聚焦改革突破,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行为,大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进一步激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南平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找准问题 把规则“立起来”
在武夷高新技术园区,福建万马包装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塑料膜包装袋。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万马包装目前总用地规模3500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其拳头产品塑料膜包装袋年产可达600吨,预计产值在4500万元左右。据武夷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郭剑辉介绍,万马包装如今的生产车间,原来属于一家名为瑞能博尔的企业,由于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园区通过穿针引线,引入了万马包装,实现了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
“一直以来,瑞能博尔的闲置土地都是我们的心结。”郭剑辉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武夷新区闲置用地处置和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工作专班,专门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并滚动更新园区低效用地情况,逐一分析土地闲置低效原因,通过建章立制,从根本上解决低效闲置问题。”
为严格产业准入,南平市建立了产业招商引资白名单制度,制定促进产业绿色高质量的意见和项目入园负面清单,细化全市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路径等举措。在项目招商上,提前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招商项目库,每月对县级招商的项目进行联审,确保招引的项目符合绿色产业和政策导向;在产业入园前,实行多部门联合预审机制,从源头上降低低效用地产生。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南平市入园产业项目联合评估预审机制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从严执行产业准入,在产业项目入园前,重点审查入园产业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用林用地、节能降耗、经济效益等。
“我们在原省定标准的基础上,将用地容积率下限提高了10%,地均税收要求提高了10%,要求企业必须亩均产值需达到250万元/亩以上才能入园,从源头上减少低效用地产生。”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魏隆海说,“今年10月,市政府印发了《南平市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通过“2+X”的指标控制,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注重亩产效益和实现节地增效转型升级。”
挖掘存量 让土地“活起来”
面对多样化的闲置低效原因,南平市在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坚持以亩均效益和税收为“硬标尺”,将企业划分为划分为A(鼓励扶持类)、B(整合提升类)、C(低效用地类)三类,按企业分类等级进行有针对性施策,依法依规做好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工作。
福建省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武夷新区高新园区龙头企业,武夷新区管委会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将效益低下的龙翔工业园地块收储转供给闽铝轻量化用于三期项目建设,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据了解,闽铝三期项目总投资4亿元。主要生产电池托盘,年产能24万套。项目于2021年4月供地,6月开工建设,仅用61天完成4号厂房建设,再创“俊波速度”。目前四个厂房已建设完成,厂区内道路已基本完成建设,电池托盘第一条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第二、三条生产线正在铺设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8亿元,可实现年利润及税收1亿元。
在市级的指导带动下,建阳、邵武、建瓯等地,结合本地特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输血供能。
邵武市通过园区引进、重组改建的方式,将原浙江东阳化工三厂重组改建为福建省邵武市榕辉化工有限公司,2022年新增投资7.2亿元,生产下游含氟医药原料药和成品药产品,目前已完成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经2022年就实现产值1.2亿,税收42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1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90人。
建阳、建瓯两地在南平市政府帮助下主动“牵手”,推动位于建瓯市徐墩镇的丰乐园区与相邻建阳区共创“两徐”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两个沉寂多年的园区,再次迸发活力、成为热土。总投资30亿元的美新科技、总投资11亿元的美和家居相继落户,预计明年将正式投产。此外,2022年规划建设的3500亩食品精深加工园区,更是吸引了七匹狼等实力企业入驻,新引进企业5家、总投资30亿元,实现产业重新布局。
腾笼换鸟育新机。南平通过合作重组、联合招商、收购储备、司法拍卖等方式,倒逼低效企业、低效用地退出,极大缩短供地时间,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促进低效工业用地从小散乱到高精尖的腾笼换鸟赋能蜕变。
创新机制,将服务“提起来”
为推进低效用地减存控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南平着力提升对企服务能力。除了在审批流程上做好“加减法”,实现了“交地即交证”“拿地及开工”等的先后落地,在保障小微企业上更是拿出了硬招数。南平加大了政府性投资工业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建设力度,将年度新建成工业标准厂房数量作为年度任务下达至县(市、区)和园区组团,每年规划建设50—100亩工业标准厂房或定制厂房,并厘清标准厂房业态,实行边招商边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有政府性标准厂房161.35万平方米,并基本完成招商工作。
在精准服务上,建瓯市有着自己独到的办法。近年来,建瓯市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放在土地“争效”上,面对核心地块被“僵尸企业”占据的现状,成立了助企纾困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三化五定”的闭环落实机制管理,加强“府院联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企业问题,2021年以来,园区腾笼换鸟16家,盘活土地700余亩,年产值12亿元,有效化解用地指标紧张情况。与此同时,坚持“筑巢引凤”,让企业轻装上阵。建设或者赎买标准厂房约14.3万平方米,先后引进户外重竹地板全国产销量第一的大庄竹业、竹签类快消品全国产销量第一的丸美竹木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2022年企业年产值4亿元。
“我们成立项目前期审批服务专班,专人帮办代办;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人指导办理;率先在南平推广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交证’‘交地即交证’。” 对于如何做好项目服务,建瓯市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己人,助力企业快速落地,这些服务今年就惠及企业8家,建瓯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南平还在后期履约监管服务上下功夫。将各园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项目业主严格履行履约监管协议,在全力服务好产业项目落地投产的基础上,强化履约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春风浩荡满目新,奋楫扬帆正当时。在未来,南平将聚焦规划引领优布局、整合资源严监管,围绕“主专精特新”产业开展强链补链、以商招商,坚持以“亩均论英雄”为指挥棒,将土地资源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金土”,持续用存量换增量,让寸土生寸金,以强有力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服务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迈进。(蔡瑛 廖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