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宁德蕉城城南镇:“瑜伽垫小队”进驻,医疗需求有保障
更新时间:2022-04-25 16:17:09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在宁德蕉城城南镇伯爵郦城封控区内,有一个“抗疫神器”——一块紫色的瑜伽垫。

由宁德中院2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突击队里,几乎所有值过夜班的同事都曾在这块瑜伽垫上酣然入睡过。这支突击队,也因此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瑜伽垫小队”。

宁川四月,夜里仍略带寒意,瑜伽垫成了“席梦思”,防护服成了“蚕丝被”,散落在一旁的充电线,连接着梦中对亲人的思念。

image.png

“我们法院的干警,要坚决与全市人民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共赢胜利。”出征仪式上,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明亮的动员讲话言犹在耳,如何扑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呼声、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成了每一名队员躺在瑜伽垫上时,都曾辗转思考过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突击队成员林映芳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答案。4月15日,她接到了一个紧急的任务——小区内一名幼儿鼻血流不止,家长十分着急。“我当时马上向社区汇报了此事,并上门安抚群众情绪,告诉他们不用慌张,我们一定能解决好这件事。”林映芳没有食言,很快,她就带着穿好防护服的医生,来到了群众家中。“听着群众的感谢声,我当时心里却有些沉重,想着一定要把封控区内的医疗保障工作做好,让群众不再为就医问题发愁。”

image.png

在意识到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后,疫情防控突击队开展了“敲门行动”,对封控区内群众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梳理,并通过查阅居民台账、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深入摸清了封控区内孕妇、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在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导致部分患者焦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病情的严重性,而是在封控期间,缺乏和医生直接了当的沟通渠道,我们决定畅通这个渠道。”中院审检庭副庭长、突击队成员崔龙生介绍道。

经和社区工作人员商量,一个名为“伯爵郦城临时医疗点咨询群”的微信群很快建立了起来,三名专业医生加入群聊,保证群内24小时有人“值班”。“医生,治牙疼用什么药?”“医生,你帮我看看,孩子嘴里长了什么?”……每天,群里都会公布当班医生的联系方式,轻症患者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获取用药指导。而针对重症患者,疫情防控突击队的成员则会在核实其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后,为其申请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并协助病患从特定卡口出社区。通过以上方式,最大程度解决了民众就医与疫情外溢风险之间的矛盾问题。

image.png

践行初心的故事还在继续。4月15日,小区内一居民不慎伤到了手臂,突击队成员陈家湍变身“万能护士”,细心为该居民包扎伤口、消毒清理;4月21日清晨5点,一孕妇出现缺氧症状,已通宵一晚的突击队员立刻“无缝衔接”地投身“护氧行动”中,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将氧气瓶送到了孕妇手中;同日,封控区内一3岁幼童扁桃体发炎,林映芳拨打了120,并将其一路护送到急救车上……

image.png

实际上,这不是一篇抗疫工作者独自坚守的故事,是“疫”线突击队员和上千名封控区内居民相知相守的诗篇。4月16日,突击队员毛胤裕在3号楼派送物资时,“抬头见喜”,发现门上贴着封感谢信——一名五岁的女童,用最稚嫩的方式,表达着最赤诚的感恩。

image.png

同日,突击队员朱经在整理物资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包裹,里面装着群众捐赠的瑜伽垫、帐篷等物资,并附有“放心使用、感恩有你”的字条,且特别标明“物品已消毒”。

image.png

此外,越来越多的居民家门变成了“画报墙”,幼童们纷纷在门上贴上满是祝福涂鸦、感谢话语的画作,用一片童心守护志愿者们的一方真情。

image.png

“又到一年花季,伯爵郦城内虽看不到紫荆花,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宁德中院疫情防控突击队响应号召,守岗作为,高举赤红党旗,以实际行动遵循“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城紫荆花都将为我们盛开”,崔龙生坚定地说。(陈华超 林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