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⑥】 青春作伴好还乡
——访泉州惠安辋川镇许厝村党支部书记程文波
更新时间:2023-08-02 11:50:5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为更好引导广大群众和海内外泉籍乡贤,投身和美海丝侨乡建设,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执行,启动“乡村振兴泉州故事”之“返乡记”主题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将以乡贤返乡促进乡村振兴为主线,深入到泉州各县市区各镇村,讲述华侨、企业家、艺术家等乡贤群体推动乡村建设、构筑和美乡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营造“乡贤促振兴”浓厚氛围。

采访程文波是在惠安县辋川镇许厝村村委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声音洪亮,语速飞快,见到真人,看他脸晒得黝黑,走路带风,气场十足。

1980年出生的程文波,在部队学过军医,22岁时脱下军装到广东揭阳的石材厂,厂是家族的,他跟着父亲一起创业,他主外跑销售,父亲和叔叔主内供货等。在许厝村村民眼里,程文波家族是村里走出去的“优秀乡贤”。多年来,大到修桥铺路,小到村委会的水电费,程文波父亲一直默默地为家乡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父亲的“故乡情”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程文波,“回报家乡”像一颗种子播洒在他的心田。2021年这颗种子终于等来了“破土发芽”的时机:这一年,村委会要换届,竞选新的村委班子,当父亲建议他回来参选村书记,程文波毫不犹豫答应,众望所归下程文波终于如愿以偿。

“这么年轻应该做一番事业,在外头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来过苦日子?”面对不少人的质疑,性格豪爽的程文波总是一笑置之,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把许厝村建设成村民享有幸福感的和美家园”,他认为这件事值得“一生的身心托付”,就是“趁年轻要去做的事业”,而且这个事业“没有回头路”,只能向前。

image.png

泉州惠安辋川镇许厝村党支部书记程文波 受访者供图

规划湿地公园:“梦回田园牧歌”

以村书记的身份走进村委会,程文波很快发现,建设家乡,光靠一腔情怀远远不够,还要面临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身份的转型,从做企业到当村官,这180度的“华丽转身”让程文波一下子难以适应。跟当村官相比,做企业相对“简单”,只要控制成本确保利润即可,而当村官,涉及面广,村里的大事小情,道路交通,邻里关系,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更加繁琐劳心。

刚开始几个月“适应”下来,程文波明显有了黑眼圈,原本还嫩白的皮肤也黑了不少度,在发小的眼里,程文波“变得沧桑”了。但是也是在这几个月里,程文波觉得自己逐渐摸到了治村的“诀窍”,这个诀窍就是“用心用情,一切为乡亲着想,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程文波明白,要为乡亲着想,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必须要找到适合许厝村的发展路径。千头万绪从何着手?幸运的是前任村书记为他留下了一本“法宝”:许厝村未来五年规划,再结合他对村情的熟知,许厝村未来蓝图已在他的脑海里绘就。

image.png

白露溪 受访者供图

“许厝村必须走‘农文旅融合’这条路!”程文波有他的思考:目前,无论是村财还是村民,收入来源还主要依靠村里那一两千亩的土地流转,且许厝历来缺乏特色农特产品,多数村民还是以出门谋生为主,因此,“只有整合盘活村里的文旅资源才有出路”。

许厝村隶属惠安辋川镇,位于走马埭平原西部,相传北宋有来自河南洛阳的程氏先民在此开枝散叶繁衍至今。许厝村依山傍海,村里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是辋川镇水稻主产区,历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林辋溪和锦阳溪穿村而过,在溪流与海水交汇处,形成了数百亩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绵延几公里的茂密红树林里常年栖息着灰鹭、白鹇、鸳鸯等鸟类一百多种,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观鸟打卡地,此外,许厝村还有千年古寺宝林寺、古街道、古法石、古民居等人文景观,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的交织,让许厝成为了文人墨客眼中的“闽南小乌镇”。

image.png

锦阳溪 受访者供图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程文波来说,童年时的许厝村就是他的“田园牧歌”,“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有溪水流淌,水光潋滟,一推开大门,径直便跃入流水中,水花飞溅间,白鹭腾空飞翔……”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田园牧歌”从记忆里搬回现实中,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村民都能获益。

发挥许厝湿地的规模效应和生态优势,以休闲旅游为功能,建设“湿地公园”成为了程文波推进许厝村“农文旅融合”的主要抓手,他描绘着许厝的未来,以“湿地公园”为核心,将钓鱼、观鸟、采摘、民宿、小吃等休闲互动项目整合起来,并将寺院、法石、古街、古厝等文旅景观串点成线,打造名副其实的“闽南水乡”旅游综合体,对于未来的蓝图,那一幅“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绝美图景,程文波充满信心。

image.png

湿地公园 受访者供图

整治村容村貌:“先拿自家开刀”

万丈高楼平地起,将“农文旅”的产业主线勾勒清楚,程文波明白,只有夯实“地基”,才能垒起“高楼”,要发展文旅产业,要让“人”先进来,要让“人”进来,宽敞的道路和优美的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

image.png

红树林 受访者供图

“首先必须拓宽村道!”程文波斩钉截铁地说,以前,从外面的公路要拐入许厝村,总是给人感觉是从大道转入羊肠小路,两车交汇都难以通行。

然而,拓宽道路等于是大大缩小沿路村民家门口的空间,谈何容易,此前有的村民在家门口搭起棚子,甚至围起小院饲养鸡鸭,往他们的家门口延伸路基,在他们看来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在程文波动起“路”的念头、挨家挨户动员时,起初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村民采取观望的姿态,看谁第一个站出来。

image.png

法石微景观 受访者供图

“先拿自己开刀!”程文波明白,村书记就是一个带头的角色。原来,他位于许厝腹地的祖屋院子右侧有一面围墙,围墙前脚正好砌到村道上,小车过不去,只能走摩托车。程文波决定要“缩短”这面墙,但是它是程文波爷爷时砌的,听奶奶说花了很多钱,所以他开始做起了奶奶的思想工作,还请出了父亲,父子轮番上马,终于让奶奶明白程文波的良苦用心,奶奶不仅松下口来,而且坚决支持他。

最后,程文波自掏腰包将围墙拆掉了2米,终于让外面的小车可以通过到村中心。在程文波带头下,沿路的村民纷纷效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条让三辆车并行无碍的村道贯通了许厝村。

image.png

红萝卜基地 受访者供图

而带头修路仅仅只是程文波建设家乡的开始,要让心中的蓝图成为眼前的风景,程文波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在村委会办公室过夜也是家常便饭,大到项目施工,小到邻里纠纷,程文波没有落下一件事,都是冲在前头。发小调侃他:“原来开路虎的,现在开标致,原来是腰缠万贯的老板,现在工资不过两千”,但是程文波也笑称,两年时间,他已经逐渐适应了“村书记的节奏”,并终于感受到“村书记的成就感”,他总结了“四个字”:虽苦犹荣,看到自己的家乡越变越好,他就欢喜,发自内心的欢喜。(林锦旺 曾勇 庄艺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