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数字教育。5月24日,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重要引擎,是人才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泉州市教育局积极响应数字化教育建设工作,携“5G+专递课堂”亮相本届数字峰会,展示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
泉州市“5G+专递课堂”亮相数字峰会 陈思佳 摄
“泉州地域广阔,教育体量大,面临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优质均衡,正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可为之举”。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G+专递课堂”的建设缘由。“随着数字化发展,我们在泉州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应用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将‘5G’与‘教育’结合的‘5G+专递课堂’,建设出更具针对性与互动性的双向或多向同步课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动优质校帮扶薄弱校,使区域基础教育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据悉,2022年9月,泉州市在全市启动“5G+专递课堂”的试点工作,7所市直属中小学对口帮扶7个县(市、区),共有56所优质中小学(237个班级,392名教师)结对帮扶118所学校(319个班级,575名教师),惠及学生近3万名。
发挥“优质校+”引领作用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G+专递课堂’的建设使教学水平较薄弱的区县学校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水平都有所提升。”泉州市第一中学教师方静对“5G+专递课堂”如此评价道。
方静老师介绍“5G+专递课堂” 陈思佳 摄
2022年,泉州第一中学成为“5G+专递课堂”首批试点学校,与泉州十七中等多所乡村薄弱校结成教育帮扶关系,借助“5G+”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校教学资源引入区县学校。
“试点班级每周将进行2个课时‘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同步课堂,主要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切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方静对“5G+专递课堂”的使用感受颇深:“满堂灌的课堂是低效的。‘5G+专递课堂’让教师的教学设计变拙为巧,提升了城乡学生的课堂互动率。上专递课堂时,我常通过设置pk赛,激发城乡学生学习的‘胜负欲’。”
专递课堂不止是区县学生接触优质教学的平台,更是区县老师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学习课堂。“如何根据城乡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是每一位参与专递课堂的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当学生在学习时,薄弱校教师也通过专递课堂,对比出自身的不足并学习优质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专递课堂的基础是共同教研。受帮扶学校的老师在课堂前后,都会积极和我交流。我会根据受帮扶校学生课堂的问答情况总结出薄弱校日常教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老师解疑答惑。经验分享、资源共享已成为教研常态。”方静表示,“5G+专递课堂”是一种教育资源的辐射共享,不止学生受益,也让教师受益。
目前,泉州市教育局计划引进AI体系,聚焦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积极探索适合泉州市教育发展的数字技术进课堂进校园,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
行“无感式”“伴随式”课程与质量监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并利用AI技术,以课堂大数据为基绘就教师个人画像、群体画像,借助画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绩效的自我诊断和评价,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规划专业发展路线。
发挥“5G+”传播作用 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这里的文化悠久而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和在地文化、海丝文化的创新融合在这里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为此泉州市教育局为推动美育教育建设,通过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应用平台将优秀的泉州非遗文化透过“5G+专项课堂”这条“丝线”牵向相关联的学校及地区。
泉州校园中学生在上非遗文化课
“我们让泉州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来到同步课堂教学,为学生分享非遗知识。”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非遗文化课很有意思,尤其是提线木偶课程,我很期待下次课堂上可以亲手操纵木偶。”泉州市晋光小学的学生陈思思提起非遗文化课便愉快地分享起课上的点滴体验。同时,远在美国华盛顿的约翰·伊顿小学的学生也通过同步课堂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据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非遗文化课还面向部分海外学校,“泉州是著名侨乡,我们希望通过非遗文化课程的传播可以系紧与海外侨胞交流的纽扣。”
截至目前,泉州市教育局以“5G+专递课堂”为突破点,在泉州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应用平台上拓展了“名师课堂”“中小学精品课”“区域特色专题课”等载体,累计接入1500多万份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服务,搭建线上线下协同教研体系,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间高效共享,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