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党建聚力“福”文化 浸润幸福“新”生活⑥】福州鼓楼区:创新管理运营 托起“一老一小”幸福底色
更新时间:2024-04-09 17:10:41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党建引领,幸福来“敲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福州市鼓楼区以党建为引领,将“福”文化融入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推进为民办实事提质增效。由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组织部、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党建聚力‘福’文化 浸润幸福‘新’生活”系列采风活动,围绕商圈楼宇、科创高地、“两会一员”“一刻钟幸福圈”等特色载体,聚焦社区“福文化”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办好民生实事,让鼓楼群众更有福。

“食堂的菜品不够丰富,口味单一,能不能让大家自己选择吃什么?”“在社区开食堂,厨房的油烟大,要是影响了楼上的住户怎么办?”

3月28日,在福州市鼓楼区大凰山社区居民恳谈会上,一些老年人业主反馈的问题当即引起了社区工作人员的重视。社区党委书记黄冬通过现场走访后,召集居民代表、食堂管理人员及厨师共商解决方案。没多久,社区对食堂进行了整改,不仅推出了“点单式服务”,让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自由选择菜品,还安装了多个排烟管道,以减少油烟污染。

而在位于长者食堂隔壁的少儿活动中心,当了解到许多双职工家庭希望拓展托管托育服务的想法后,社区积极与高校联动,开展科普课堂、艺术培训等活动,让孩子得到专业的照料和教育。这一举措,同样得到了居民的热烈响应。

image.png

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学堂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系着“朝阳”。养老与育幼,作为两大基本民生工程,是“家事”,更是“国事”。鼓楼区作为福州城市中心和老城区,老年和少儿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下大气力抓好各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着重聚焦“一老一小”,探索“一核双效 三方联动”管理运营模式,立足“公益+市场”长效运营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区牵头、社会参与”三方联动的服务格局,托起社区“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社区党员志愿者经常上门关心我,还帮我安装了智能门禁、智能烟感报警器、智能水电表,保障了我这样独居又腿脚不便的老人家的居家安全,真是太贴心了。”今年79岁陈金德在鼓东街道中山社区生活,提及社区服务,他赞不绝口。

鼓楼区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化平台”,通过数字赋能,社区服务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化平台”,通过联动社区线下布设的上千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社区动态的实时感知。比如,通过在社区加装智能水电表,实现对家庭用水用电数据的实时研判和分析预警,尤其是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家庭环境异常报警服务,水电数据一旦监测到异常,平台会自动预警,社区工作人员将及时上门确认并处置。

走进大凰山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以及视频连线办理服务,做到了服务“全天候、高效率”,畅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为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大凰山社区还配套设置了健康小屋、书画室、曲艺室等服务场所。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管理真空’的问题,社区开设了‘四点钟课堂’。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支出。”如何以公益性支撑可持续运营,织牢养老、托育的民生保障网,对于鼓楼区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表示,社区通过引入“合伙人”机制,以空间换服务,采取“公益+低偿”模式,发动共建单位、第三方机构和党员群众等参与社区服务,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挖掘可持续发展路径,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长者食堂作用,大凰山社区引进第三方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在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助餐服务的基础上,以市场价向社会公众开放。此外,还向周边企业、商圈提供配餐服务,实现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政府零投入、社区大变样、群众得实惠。

image.png

大凰山社区“四点钟课堂”

为实现社区养老托育长效运营,鼓楼区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有的放矢进行补贴支持,以公建民营与民办公助等形式,支持普惠养老、托育发展。当前,鼓楼区已高质量建成76家“长者食堂・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累计提供助餐助学服务超350万人次,4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积极扶持国企提供托育服务,先后创办了12家托育机构,是福州市公办托育机构最多的县区,成为全市托育机构示范典型,有2家托育园获得2023年福建省级示范托育园称号。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鼓楼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持续推进社区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家门口的养老托育服务,托起“一老一小”幸福底色。(张晓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