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⑥】绿水青山映福建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更新时间:2024-02-28 17:39:42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创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是推进福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福建在推动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和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福建省林业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主题活动,对2023年度“第三批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进行实地采风,呈现福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福建人民铭记在心,砥砺前行!

自2021年起,福建持续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南平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三明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宁德屏南县仙山牧场成功入选福建第三批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多年来,福建以其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实践,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创新绿色发展   实现转化路径更宽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的生态能够“点石成金”,拓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2021年4月,福建南平市成为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地级市,创新开展“生态银行”建设。近年来,南平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积极推进“生态银行”建设,在福建省率先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并通过创新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引进社会资本500多万元投入林下种植,盘活林下闲置资源近2000亩,通过林地流转出租创收38.36万元,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

image.png

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

福建三明是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2021年5月,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分会场在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举行,最终核定的俞邦村林业碳票开发面积638亩,测算出碳减排量为1693吨,这张碳票颁发当天就被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储,村委会获得了16930元流转收入。作为三明碳票的首发地,俞邦村将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碳票用空气换来真金白银,把森林变为厚重“家底”,持续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image.png

三明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

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守护着自然资源,激发出无尽的生态价值。近年来,福建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南平、三明、龙岩稳步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全省累计完成福建林业碳汇交易与再交易410.5万吨、6422.5万元,均居全国前列。总结推广森林生态银行、林票、地票等经验做法,南平森林生态银行合作面积12.39万亩,三明累计制发林票7.28亿元、合作面积28.84万亩。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如诗如画地诠释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哲理。

守护生态宝藏  造福民生福祉

一片广袤人工林海,问鼎苍穹。在福建龙岩双髻山脚下,上杭白砂国有林场以“科技兴林”满目春,写“绿色生态”新答卷。林场通过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培养出目前全国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人工林。

白砂林场通过开展林业科技下乡和“百场带千村”等项目,建立林农、村集体、林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设林区道路200多公里,每年为周边林农赠送苗木1万株,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支付劳务费用2000多万元,并通过打造示范林、建设森林步道和游憩设施等,直接或间接为经营区村民创造3000多万元经济收入,实现林业生态共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白砂样板”。

image.png

上杭白砂国有林场  张晓玲 摄

千亩草坡延绵天际,笼盖四野。作为“北方少有,南方仅有”的天然高山牧场,宁德屏南县仙山牧场将山水、林草、古迹交织成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培育生态惠民、科普研学、森林课堂等生态产品,让森林生态成为市民可享用的生态福祉。

image.png

屏南县仙山牧场

一座无居民海岛,海豚嬉戏。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承担着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任务,诉说着海洋生态的神奇奥秘,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奏响了人海和谐的美丽乐章。

image.png

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福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积极培育和弘扬林业生态文化,不断提高生态文化品位,努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亦是自然财富、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一片林、一牧场、一座岛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是人类对生态智慧的传承,更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共建生态文明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碧水满城绿,生态美景入画来,在青山绿水间打造生态文明“金名片”。自2021年起,福建省18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先后挂牌,这些基地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一项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福建省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3年,福建省超额完成各项林业建设任务,全省完成森林抚育342.01万亩、封山育林109.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44.9万亩。组织开展国家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全省试点单位82个、试点任务15.15万亩,相关案例入选国家林草局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典型案例。在经济效益上,2023年,福建省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620亿元,同比增长3%,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为更好地展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福建还打造了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厅和各类科普基地,成为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全省累计打造各类科普基地160个,每年吸引超过900万人次参观访问。此外,福建还充分利用森林步道串联起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打造生态旅游共享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森林步道1188公里,改造提升森林公园107个,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森林步道。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建省正不断加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脚步更加坚定。未来,福建省林业局将继续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工作,持续擦亮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张晓玲 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