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①】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践行“科技兴林” 书写“生态富民”答卷
更新时间:2023-11-28 18:15:46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创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是推进福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福建在推动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和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福建省林业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主题活动,对2023年度“第三批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进行实地采风,呈现福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青山袅袅,林海茫茫。在福建龙岩双髻山脚下,生长着一片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人工林。这片归属于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杉木林,犹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红色苏区大地上。

image.png

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场长邹秉章  张晓玲 摄

万木葱茏有回响,绿水青山是答卷。2018年,邹秉章初到白砂林场担任场长一职,树种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偏小是该林场所无法回避的现状。短短五年间,邹秉章通过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开展林业科技研究、大力发展立体林业等方式,创造了跨越式科学式发展的奇迹。而今,白砂林场绿色森林达11万亩,森林蓄积量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3%,拥有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单位、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品牌,成为推进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资源培育 迈向“绿富同兴”

森林资源培育是国有林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经营模式、打造示范样板,做好统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白砂林场就开展了大面积杉木人工大径材经营试验,采取科学间伐、延长轮伐期、促进林下植被发育等方式,培养出目前全国已知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人工林。

“当时的白砂林场,造林以马尾松、油茶为主,森林资源总量小,经济底子薄,每年砍伐木材获得的收益都只能保证发放七成职工的工资,营造杉木等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林成为了解决林场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邹秉章介绍,大径级优质木材以特种材进行销售,是普通木材售价的5倍以上。

image.png

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杉木林  张晓玲 摄

人工大径材经营是白砂林场的宝贵财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林场绿色生态建设,白砂林场通过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施肥控制五大措施,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曾对经营措施做过这般总结:“开通一条路,砍掉干扰树,调整郁闭度,留下目的树,套种珍稀树,封山加管护”。

探索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的森林经营新模式,让森林增值是林场当下的头等大事。白砂林场通过受让经营、合作造林、租赁造林、合作经营,推进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精准提升。2016年以来,白砂林场增加林地面积1.2万亩,增加森林蓄积量约25万立方米,建成集休闲、娱乐、体验、养生于一体的森林旅游胜地、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教育基地,促进林场从“采伐林木”为主向“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促进森林资源共享”为主的方向转变。

科技兴林  扬起“科研之帆”

“这片试验基地的每棵树都有身份证,大家有发现病虫害问题要及时报告。要让科学家在这里得到真实的数据,为我们的生产提供科学参考。”穿行在白砂林场,邹秉章一边耐心指导护林员工作,一边介绍,因人工林的单一树种、多代连作,造成了地力衰退。为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林场和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开展32个不同树种的混交多样性试验。“每年来这里参与实验的科学家数不胜数,还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生态学专家的关注。”

image.png

白砂国有林场科技示范园区  张晓玲 摄

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2019年5月,国家林草局批准设立福建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白砂林场作为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坚持“科技兴林”战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与国内外10余所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吸引1位院士、2位杰青和25位教授的30多个林业科研项目落户林场,打造60个科技示范点。

立足科研一线,白砂林场建成了研究树种多样性的全球顶尖平台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平台”,全球第五家、中国第一家研究树种菌根类型的“树种菌根类型与森林生态过程长期试验平台”,世界首创的“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森林经营碳汇试验平台”等四个平台;打造国土绿化、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示范林、松林改造提升、“两马一杉一金”等四大亮点项目,还精选林场杉木、米老排种子参与“神舟十四号”太空诱变育种试验。

如今,依托这些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白砂林场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内示范、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林业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林下生金  共享“绿色红利”

走进白砂林场科技示范园区的中药材(骨碎补)产业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只见一排排骨碎补苗木整齐摆放,一盆一木皆是风景。这里每年可培育骨碎补苗木3万株,生产骨碎补1000万盆,并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让越来越多的林农成为林场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image.png

中药材(骨碎补)产业林下种植示范基地  张晓玲 摄

据悉,为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白砂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与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致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现已建成林下药用植物高效栽培精品示范园260余亩、骨碎补培育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种植金花茶2.6万株,吸引带动林农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多渠道增加林农收入。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2018年以来,白砂林场通过开展林业科技下乡和“百场带千村”等项目,建立林农、村集体、林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设林区道路200多公里,每年为周边林农赠送苗木1万株,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支付劳务费用2000多万元,平均每年为经营区内乡镇提供公益赞助40万元,每年林价款支出不少于50万元,并通过打造示范林、建设森林步道和游憩设施等,直接或间接为经营区村民创造3000多万元经济收入,实现林业生态共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白砂样板”。

根植红土,不负青山。“一代又一代林业人扎根林场,持续绿色接力,铸就了‘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敢为人先、久久为功’的务林精神。”邹秉章表示,白砂林场所打造的这片广大林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模式林,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未来,林场将打造“两山”理论、场圃融合发展、碳汇试验、产教融合、森林经营、生态司法、科普示范、红色林业、蕨类药用植物、干部教育培训等十大基地,持续深化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擦亮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品牌,奏响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强音。(张晓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