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闽宁协作27载 同心续写新时代“山海情”
福州市闽宁协作主题集中采访侧记
更新时间:2023-10-29 16:53:31 来源:中国网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1996年,一个载入史册的惊世之举——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正式启动。从此,闽宁携手,守望相助。27年来,闽宁之间将单项扶贫拓展到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两省区人民用真情和汗水,浇灌出闽宁协作的累累硕果。

日前,由福州市委宣传部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闽宁协作”主题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和西吉县,通过实地采访,探寻新时代闽宁协作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

就业帮扶:“学业+培训+产业”模式  打造闽宁劳务协作升级版

10月24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固原市原州区的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在闽宁协作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一楼的SMT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巡查机器设备的生产情况。“一楼的全自动车间有2条SMT贴片生产线和2条组装线,月生产手机电池线路板400万片。”SMT贴片生产线主管欧阳毅介绍,他今年刚从福州来到学校负责贴片生产线工作,一条贴片生产线只需6位工人,其中有4位都是从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

1.jpg

采访团参观闽宁协作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一楼的SMT生产车间。 陈玉明 摄

在实训基地五楼的电子商务教室里,马俊良老师正在给学生传授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以及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连接直播带货的设备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据悉,在原州、马尾两地党委和政府共同推动下,2018年8月,以“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方式建立福建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并于2021年8月批准成立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该校校长廖仕宝介绍,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是固原市原州区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它的成立填补了原州区没有职业教育学校的空白。

2.jpg

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校长廖仕宝向采访团介绍学校情况。陈玉明  

5年来,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实现由“一栋楼”到“一校区”、由单纯教学到“教学+实训+就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探索出了“异地办学、两地携手、校企对接”的技能就业模式,实现从技能人才培养、实训生产到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5年累计招生突破1300人,培育电子信息类产业工人206人,100%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学校实行“零学费、零生活费、零杂费”就学,被国务院列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扶志扶智模式典型案例。

据了解,目前规划建设的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选址在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南侧,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新增加就业岗位3500个以上,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产业扶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我们产业园采用‘散养’的养殖肉牛方式,改变了农户们以往常用的‘拴养’的养殖方式。通过创新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市场+农户’、跨村合营、小村联盟等模式,养殖一头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养殖户可增收700-1000元。”福建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副总温群煜说,肉牛生态产业园在闽宁两地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技术支持,建成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餐饮零售、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高标准肉牛生态产业园。同时,利用肉牛生态产业园的资源优势,一年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200场次,受益养殖户超过1000人次。

3.jpg

采访团走进福建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采访。陈玉明 摄

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市场+农户”的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指导养殖户按照“五统一”标准(架子牛、防疫、饲料、追溯、屠宰加工)饲养并集中收购。解决300多个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带动固原全市3.8万户养牛户参与到产业发展(其中脱贫户养牛户1.2万户)、周边24家牧草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调优牧草种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面积,促进固原肉牛产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从低端化向高端化快速迈进。

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位于六盘山西麓,气候冷凉,位置优越,发展菌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杨家店村围绕县委、政府“五特五新五优”产业布局,依托闽宁帮扶等资金大力发展菌菇产业。通过闽宁协作的技术支持,让空闲林地实现华丽转型,培育出了产业“菌”俏、“菇”舞人心的林下菌菇新产业,生发出杨家店村村民对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4.jpg

采访团参观杨家店村香菇种植基地。陈玉明 摄

10月24日,采访团在杨家店村香菇种植基地看到,一朵朵菇肉厚实的香菇破土而出,散发着浓郁芳香的味道,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细心地采收。“目前种植基地里有香菇、平菇等,一年下来,我们基地可以种植十几种菌菇。”宁夏食添康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柳志清说,公司充分利用杨家店村地理资源优势,全面推广“拱棚+温室”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样板,将菌菇产业逐渐发展为杨家店的支柱性产业,让菌菇撑起农民增收的“致富伞”。

据隆德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刘钟介绍,近年来,隆德县加大产业发展补贴政策力度,在菌菇产业方面,根据产业规模大小,从菌棒、生产设备、种植、销售等方面配套5元到50万元进行扶持。杨家店村菌菇基地每年可享受近50万元的产业补贴,提高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种植规模也稳步提升。自基地建成以来,年平均收入达400万元,纯利润达80万,累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5000元左右,为当地脱贫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文旅融合:“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龙王坝村是固原市西吉县重点打造的12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从贫穷落后到全国最美,从寂寂无名到世人瞩目,从门可雀罗到游人如织,27年间,龙王坝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里的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是闽宁协作发展的真实写照。

5.jpg

采访团走进闽宁协作示范村龙王坝村。陈玉明 摄

2022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16万人(次),收入达1800万元,解决脱贫户就业208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3500元,是2012年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5.8倍,真正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名符其实小康村。

6.jpg

龙王坝村窑洞民宿。陈玉明 摄

“龙王坝的发展得到了福州市的大力支持,我们非常感恩闽宁协作给我们提供的支持,龙王坝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西吉县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夏龙王坝文化旅游村公司总经理、西吉县心雨林下产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建鹏说。

7.jpg

龙王坝村风貌。龙王坝村供图

据西吉县委常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林爱炎介绍,近年来,在福清市的帮扶下,龙王坝村先后建设了闽宁小吃一条街、星空酒店、手工非遗产品一条街、闽宁福清乡村民宿群落、闽宁窑洞民宿等,使村民们在长期的一产农业项目里融合加工业及服务业,走出了致富的困境。同时,借助“宁货出塞、闽货西行”消费行动,搭建“线上+线下”直购平台,开展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力推动了龙王坝村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8.jpg

“中国传统村落”杨家店村。陈玉明 摄

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走进隆德县杨家店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标语在村口格外醒目。近几年,隆德县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红星闪耀杨家店、六盘山下红军村”为主题的旅游村。政府统筹闽宁社会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资金,开展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全村共打造精品民宿6家,农家乐23家,带动27户农户发展特色餐饮、民俗接待、生态及文旅产品销售等乡村旅游产业,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闽宁创新:“托养+””模式  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我们每天都在直播带货,每次直播二到四小时,目前卖得比较好的有枸杞、果汁饮料和螺蛳粉等。”10月24日,当采访团来到隆德县闽隆康复中心时,贾如兄和王濛两位女孩正在起劲地忙着直播带货。

9.jpg

贾如兄和王濛两位女孩正在直播带货。陈玉明 摄

据了解,隆德县共有残疾人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6198人。怎样通过政策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残疾人抱团创业?隆德县创建“闽宁协作助残乐购”电商平台和合作社,开设厦门大学“隆隆薯”爱心门店、隆德县福鑫超市和老巷子共青团小店等线下实体店,发动社会各界通过消费帮扶采购平台销售的中药材、沙棘汁、马铃薯制品等隆德优质农特产品。真正实现了培养一批残疾人青年电商人才、孵化一批创业网店、打造一批优质产品、培育一批忠实客户的创业目标。

10.jpg

隆德县政协委员、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会长辛宝同向采访团分享自己的经历。陈玉明 摄

“我想要帮助更多残疾人,把经历的温暖传递下去,帮助他们一起走上阳光大道。”在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隆德县政协委员、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会长辛宝同向采访团分享了自己在闽宁协作的帮助下重拾生活希望的经历。据了解,截至目前,“闽宁协作助残乐购”电商平台销售额达4000万元,净利润460万元。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1300多名脱贫重度残疾人增收,已为2288名入股残疾人分红236万元。闽宁创新“托养+”残疾人帮扶新模式也因此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的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

11.jpg

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残疾人们在制作假花。陈玉明 摄

近年来,隆德县充分发挥闽宁协作平台资金和人才优势,坚持生活与发展并重,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发展理念,采取“托养+帮扶车间+合作社”助残新模式,建设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闽隆康复中心,让残疾人安居康复。配套建设帮扶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残疾人及其家人就业。隆德县还充分利用闽宁协作平台,引导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建对口帮扶县区等公共资源,重点引导采购残疾人合作社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在售商品,实现“订单式”采购,助力残疾人创业增收。

27年夙兴夜寐、27载点石成金,福建连续13批援宁干部接力帮扶宁夏。闽宁携手,跨越山海,不断拓宽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容、提升协作水平,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携手战贫困、共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之路,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一份厚重的“中国方案”。

六盘山为笔,闽江水作墨。站在新的起点上,闽宁两省区正持续擦亮闽宁协作“金字招牌”,携手再创协作发展新辉煌、打造闽宁协作新样板。(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