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
泉州洛江洛阳桥:构建“海内第一桥”的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3-05-09 14:19:4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洛阳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素有“海内第一桥”美誉,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近年来,五湖四海的群众更是纷纷慕名而来,该桥人流量剧增(如今年“五一”假期洛阳桥人流量达19.64万人次)。针对洛阳江江海交汇的水域特点以及7000余亩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和广袤滩涂水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泉州市洛江公安分局聚焦“全感知防范止发”思路,积极探索“1+3+N”新模式(“1”以公安分局“厝边守望”智能天网为基座;“3”是监测感知机制、异常示警机制、联动处置机制等3项机制;“N”:公安、应急、消防、住建、教育、民政、城管、资规、农水、文旅、通信管理等“N”个职能部门协同协力),提升突发涉险事故应急救援联动处置能力,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洛江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隐患治理和防护工作,近期统筹公安、应急、消防、住建、教育、民政、城管、资规、农水、文旅、通信管理等“N”个职能部门协同协力,构建起“党政领导、政法协调、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公安机关积极行动,在洛阳桥设置世遗古桥警务联络点,主导建设“厝边守望”智能天网视频监控,在洛阳桥全域布建“千里眼”,将“电子警察”延伸到危险隐患处“最后一米”,进一步织密前端视频监控网。

今年1月21日14时36分许,万安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周某欲跳江轻生,跳江地点不明,需要紧急救助。接警后,值班民警林锦峰当即与报警人取得联系,通过周某最后发给其丈夫王某的小视频,迅速锁定周某跳江地点为洛阳桥中段。随后,民警与王某火速赶赴现场展开全面搜救,成功找到周某跳江的具体位置,利用水上救援机器人迅速将周某救到岸上,同时立即通知120到场将周某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救治。从接警到把人搜救上岸,用时不到10分钟,这种救人“再快一秒” 的理念,主要得益于3项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监测感知非常精准。在桥头、桥中亭、岙口等部位增设8个“一键式报警”直连派出所、警务联络点;在红树林湿地区,建立监测系统,通过热成像感应,远程对红树林等区域影像信息实时动态分析、精确感知;为有需求的渔民提供防水“渔民GPS”智能装备,实时动态定位、及时发出溺水预警信号,通过警务联络点后台实时精准监测,成为下水作业渔民的“护身符”。第二,异常示警自动分析。在前端视频监控增加 AI 算法,对突发情况、异常情况自动触发示警,对游客进入到警戒禁止区域、非法下水捕捞等情况立即进行区域入侵示警、人员越界示警、周界干扰示警等异常示警,及时广播示警,实现多域自动关联、目标动态掌控、情况精准预警;启用“无人机”高空提醒喊话、视频回传实时掌控动态,遇有紧急情况可全方位开展喊话,快速阻止异常危险涉水行为,有力推动从“事后问题处置”向“事前自动示警、快速防范止发”转变。三是联动处置“再快一秒” 。依托对讲机集群网向附近治安巡逻队员、网格员、蓝天救援队、“渔民”救援队(如桥南社区渔民多,自发组建1支13人的救生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发出处置指令,就近调员、快速处置,配置水上救援机器人,最大可拖拽500公斤(相当于4个救生圈浮力),时速高达7m/s,可远程操控水上救援,实现救援处置“再快一秒”。

“洛江公安为我们老百姓操了很多心,在洛阳桥头建设了古桥警务联络点,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桥南社区刘老伯说,“桥上布设了救生圈和水上救援机器人,还把渔民组织起来参加救援,救援溺水者真的是非常快,我们心里很踏实。”

该模式的运行取得显著的成效,洛江区2022年接报溺水警情同比下降20.5%,2023年第一季度全区接报溺水警情同比下降48.6%。(陈小民 陈晓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