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金融赋能民营经济“泉州实践”】破解“两难”局面 助民企高质量发展
——访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志达
更新时间:2023-10-31 11:16:27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7月19日,“晋江经验”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梳理总结泉州持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落实金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由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监管分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推出“金融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泉州实践’”主题访谈活动,对金融监管部门、金控集团、县市区金融局(办)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访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提炼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泉州探索。

image.png

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晋江经验”的诞生地。从最初“村村点火”的乡村工业化起步,泉州民营经济如今发展形成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身。截至2022年末,泉州民营企业达42万多家。

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民营企业仍存在融资额度与融资成本供需不适配、银行信用评估存在一定难度,以及有效融资渠道受限等问题,造成“银行贷款投放难,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两难局面。

为破解此局面,泉州农商银行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推出了契合自身实际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并采取了科技赋能、机制加持、政策融合、系统联动、防范金融风险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志达表示,近年来,泉州民营经济呈增速快、占比高、结构优的特点,民企融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该行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以激发民企韧性和活力,促进转型升级,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 企业贷款只跑一趟

廖志达介绍,泉州农商银行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业务生态为着力点,以惠企惠民政策为切入点,以科技赋能为破冰之道,以标准化、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四化”为导向,开发线上“小微标准贷”进件系统,推出“小微标准贷”产品,构建了便捷、智能、精准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针对企业“贷款难”与银行“营销难”两大难题,该行赋予金融助理(金融指导员)专属“营销二维码”,符合条件的企业仅需提供营业执照、简易财务报表、经营数据等,即可扫码进行线上申贷,实现线上提交资料、签订合同,打通企业担保难痛点,实现贷款只需跑一趟。

同时,该行将“小微标准贷”嵌入“信易贷”“金服云”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授信流程,让资金精准、快速直达小微企业。

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已支持民营企业1843户,较年初增加806户,增幅77.72%;贷款余额23.52亿元,比年初增加4.26亿元,增幅22.13%。

机制加持 网格化服务更精准

image.png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我行加强机制加持,首先是发力网格聚能。”廖志达谈到,该行制定“有数据、懂数据、用数据”三步走战略,依托企业微信业务管理平台,上线“网格化金融服务”走访系统,对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等信贷条线人员按管辖区域进行网格划片,实现“人人有网格,格格有人管”。

该行还发挥“平台+产品”智能服务模式,强化系统联动,以网格化走访系统提供精准建档、以扫码进件系统提供福农e付聚合收银服务、以标准贷进件系统提供流水贷、商户宝等信贷支持、以“惠金小助手”提供“1+N”营销利率优惠等,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所需的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服务,深耕个体工商户业务“蓝海”。

据了解,截至9月末,该行共为1.87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金额49.75亿元。

畅通对接渠道也是金融服务的重点。廖志达介绍,结合“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百名行长进万企”等活动,该行主动对接各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方等各方主体,加强政银企合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同时,用好“信易贷”“金服云”等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实现资源禀赋互补,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策融合 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image.png

服务实体经济是泉州农商银行长期坚持的核心导向。该行围绕泉州市支持民营经济“1+1+N”政策“礼包”,紧跟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贷款发放等重点工作,用足科技贷、技改贷、提质增产争效等各类政策性贷款,不断练就服务小微企业“硬功夫”,持续深耕普惠小微企业客群。

截至9月末,累计办理提质增产争效贷款228笔、金额23546万元,为提质增产争效贷款企业节省利息支出225.82万元;落实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政策,使用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资金5.28亿元,支持507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德化一公司主营陶瓷制品生产与销售,今年因扩大生产规模致经营资金不足。了解情况后,泉州农商银行为其办理提质增效争产专项贷款,以信用方式授信200万元,贷款利率3.05%,满足其融资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据廖志达介绍,为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今年该行开展“减费让利 惠企利民”专项营销活动,对纯新增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主动下调贷款利率,推动金融惠企纾困和减费让利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优惠。截止目前,累计放款393笔,金额1.61亿元。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泉州市某园艺有限公司就享受了纾困政策。该公司主营花卉、苗木种植等业务,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预计损失超80万元。该行响应人民银行政策,优先运用再贷款资金为该受灾户办理纯信用方式“乡村振兴贷”人民币30万元,在原有贷款利率标准上再享受下调优惠政策。

另外,该行通过贷款利率优惠、推进抵押贷款免评估、免除小微企业抵押登记费、专利权、知识产权评估费用。今年在去年减费让利1.57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再减费让利1.66亿元。

数字赋能 打造民生消费场景

image.png

当前,泉州形成了纺织鞋服、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食品饮料是泉州农商银行着力聚焦的板块之一。

“通过数字赋能,文商旅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内生动力。”廖志达表示,该行积极响应政策,把促消费工作、提振消费信心摆在优先位置,举金融之力助力“夜市”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该行坚持“利他共生”核心价值理念,与市场管理方、商圈经营方共享资源,帮助市场与商圈经营主体扩大“朋友圈”,加快发展商圈场景建设。除了给予信贷资金支持,还搭建了智慧商户管理平台,为市场与商圈经营主体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此外,该行以振兴文旅商贸为切入点,聚焦泉州古城文商旅业态,与鲤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共同构筑“文商旅”融合生态圈。

“依托金融科技智慧应用,着手搭建信用联盟商家平台,为文旅商圈商户提供统一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活动配套、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支撑。”廖志达表示,该行还建立“统一收银+独立记账+商圈权益”或“独立收银+独立记账+商圈权益”等功能,赋能园区、商超、农贸、夜市等消费场景。据了解,截至9月30日,累计860户商户入驻平台,实现交易93.26万笔,交易金额6524.11万元。

同时该行从文旅资源和文旅特色入手,紧盯当下文旅“热点”,积极对接旅游场景业态,打造“金融+旅游产业”场景,在蟳埔村打造了融合蟳埔当地特色的“锦上福农驿站”,让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簪花围、拍摄、古城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此外,依托蟳埔村簪花商圈,激活并畅通簪花商圈内不同场景资源,如簪花店、海鲜餐饮店、生活便利店、智慧停车场景等,致力打造簪花商圈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场景,

据了解,该商圈累计交34.32万笔,交易金额4461.92万元。

创新服务 助民企融资稳外贸

image.png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繁荣。泉州农商银行通过定制专属产品、创新额度测算、优化结算服务,进一步满足民营企业的跨境金融需求,融资纾困,稳外贸促发展。

廖志达介绍,针对出口型小微企业,该行推出由其法人代表作为借款主体的“福商贷·小微征信贷”,使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办理,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易办理的融资服务。

据了解,该行“福商贷•小微征信贷”累计受理申请160户,审批通过114户,授信金额4312万元,用信余额2786.74万元。

泉州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影响,出现资金周转变缓、现金流紧张情况。该行量身定制授信方案,为其办理贷款900万元,及时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同时按照纾困续贷标准执行优惠利率4.65%,为其节约融资成本41万元,有效助力复工复产。

而针对服务辖区内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则推出“福农·微易贷”产品,提供多种担保方式,并创新额度测算。根据担保方式不同提供多种额度测算方式,以标准化的额度测算方式有效提升外贸企业服务效率。

在优化结算服务上,则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拓宽服务平台广度、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提供更加高效的跨境收汇、便捷境内划转、授权直联登记、快速贸易融资等综合服务,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汇率避险服务。

该行还不断改进外汇业务支付结算等服务流程,并对民营企业的结售汇汇率、各类跨境汇款交易手续费给予最大幅度的优惠减免,降低出口经营成本。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结售汇优惠让利83万元,惠及62户企业。

多措并举 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该行始终坚持“小额、分散”信贷投放策略,通过严控授信主体、根据不同担保方式实行授信限额管理、制定授信负面清单等方式,紧紧围绕“做小不做大、做主不做从、做实不做虚”的原则,从源头上做好把控,防止小微企业“过度负债、跨行业经营、脱实向虚”。

廖志达提到,目前,该行已形成小微企业贷款以“线下网格走访调查”为主,“线上系统数据风控”为辅的“线上+线下”风险防控模式,并不断扩展风控维度、深度。同时建立针对不同行业客群的“客户风控评分模型”,采用人工调查与系统模型判别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风控能力。

该行还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推行线上“赋强公证”,对小微企业的违约行为形成一定约束震慑作用,也为后期风险处置,加快推进司法诉讼进度提供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小微企业不良的清收处置效率。

另外,该行建立了数字化贷后管理平台,根据业务运行情况及逾期欠息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模型参数,多渠道、多维度引进第三方数据信息,提升系统风险控制水平。(王惠敏 林锦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