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是发展市场监管事业的战略支撑,为发扬“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进取精神,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内生动力,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科技赋能市场监管福建样板”主题采访活动,以现场采访的图文报道形式,挖掘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科技赋能市场监管现代化的典型项目和经验做法,展现创新丰硕成果,助推福建省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党的二十大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 “美丽中国”建设擘画了新蓝图。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振兴,需要以标准作为依据。如何将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乡村振兴,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是落实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先后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等国家标准,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并用标准化技术助推农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出一条福建特色标准化建设道路。
“零的突破” !
福建经验写入首个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2014年,福建省泉州永春、漳州长泰、三明沙县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积极探索“福建版”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模式。
在建设“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的过程中,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先行开展试点建设标准化调研工作,并全面总结永春、长泰、沙县三地“文武通吃”的试点经验,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DB35/T 1460-2014)福建省地方标准。随后,在此基础上,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起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国家标准,将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写入首个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中向全国推广,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既是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应用,也是美丽乡村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然而,什么样的农村方能称得上“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考评是手段。”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程晓明表示,为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该院以《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基础,通过对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评价相关理论,主导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GB/T 37072-2018)国家标准,并于2019年正式发布,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明确、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美丽乡村建设评价》荣获多项标准创新奖项 受访者供图
制定高标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当前,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和《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福建省相关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已从农业标准化、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拓展到新型城镇化标准化领域,已累计建设110个国家级、275个省级农业农村领域各类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福建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先后荣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二等奖。《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荣获2020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该奖项作为中国标准化领域的最高奖项,是国家级层面对标准创新的最高褒奖,也是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首次获此殊荣。
科技创新+标准引领
美丽乡村建设的“福建实践”
满目秀色看不尽,美丽乡村入画来。将标准化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准、可衡量、能考核。程晓明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紧扣《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的建设要求,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等通用方法,适用于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评价,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百姓绿水青山。
“该评价标准在指标设定上处理好了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面子与里子、宏观与微观四重关系。”程晓明说,该标准的评价指标由7个一级指标和100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评价指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既避免“千篇一律”,又避免“千差万别”。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要让农民看得懂、易操作。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着力于强调“村民主体”,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评价》过程中,力求围绕村民需求展开,采取召集村民座谈会和村民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力求让乡村更美,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程晓明表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不断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该标准对于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以及指导全国开展美丽乡村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共绘“美丽中国”福建答卷
在标准引领下,福建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人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愿景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生活。
位于福清市渔溪镇的农业循环产业园内,坐落着一个专门处理畜禽粪污的工厂。这里是国内首个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试点对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亦是福建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福清市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据悉,该试点以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的美丽乡村建设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主管部门+标准化研究机构+试点单位”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标准体系+核心标准+项目推广”的试点推进机制。程晓明说,该标准化试点聚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发力。同时,围绕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开展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共设验证试点17个,标准应用效果显著。
“固体粪污通过超高温堆肥发酵并进一步深化加工形成专用有机肥,液体粪污经CSTR厌氧发酵产生沼液,最终外售或就就近施用,真正意义实现‘粪污还田’。” 福建省致青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是该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据公司标准咨询部负责人伍雁介绍,试点以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为核心,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紧密衔接,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福清市农业循环产业园沼液资源化利用示范地 受访者供图
“公司拥有沼液智能化施用设备、超高温堆肥技术、专用肥产品等多项科技成果,将这些科技成果固化形成企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通过标准推动成果产业化发展,在全省建立了40多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据了解,作为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三大试点项目承担单位之一,近年来,该公司依托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的试点推进机制,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构建福清市县域“大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的“零污染、全消纳”。
今年2月13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考核组通过听取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对照考核表、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福清市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考核。最终,该试点以110分通过验收,并被福建省发改委列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福清市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成功应用的背后,离不开标准化技术的支撑。程晓明介绍,《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和《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标准的制定,让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实践,成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坚持以高标准支撑美丽中国“福建样板”建设,助力福建省标准化战略实施。“在推动改革创新,构建标准化发展新格局上,我们将强化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为福建省开展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推进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程晓明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下阶段,该院将以标准化赋能区域发展,组织好在研课题研究,助力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大对工业和现代产业领域研究项目的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福建和台湾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不断深化。闽台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为破除两岸标准不统一的障碍,程晓明介绍,下阶段,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两岸行业标准共通”研究,推进该院承担的两岸标准共通基础研究与服务试点工作,并协助两岸乡建乡创(村居环境)标准、两岸茶业研学标准共通试点项目建设,助力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和共同家园。(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