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踔厉奋发向未来——中国网海峡频道聚焦2022福建省两会特别策划 >   【聚焦福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2-01-21 09:31:06 来源:东南网

1月5日上午,三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开幕。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春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1年和第十三届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三明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三抓一促”工作,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增长7.5%;一些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实现突破:

——区域发展集聚新优势。顺利完成新三元区、沙县区行政区划调整,中心城市“一区三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永安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将乐、清流、建宁、明溪4个县入选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数量全省最多。我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环境治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等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重大改革取得新成就。市委市政府出台推进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四个再出发行动方案。三明被列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分别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满意度全省第二名;启动实施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发行全国首单林业“碳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在全国推广;入选全省唯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开展“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出台“1+11+N”招商政策体系,创新设立“三明市企业家日”,实施五大片区驻点招商,成功举办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暨沪闽(三明)旅游合作对接会、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暨三明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省属国有企业项目对接会,海螺(尤溪)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华润(永安、清流)绿色高新建材产业园、韵达(永安)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明一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正式获批。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推进“三大一重”项目攻坚,市本级和尤溪、大田、三元分别获得全省“五个一批”项目季度考评正向激励,全市投资项目综合考评全省第一名,浦梅铁路三明段、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段建成通车。

——民生实事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年初确定的30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突出提升社区建设,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1个,改造面积812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17台,新增停车位5016个,建成市区智慧停车系统。突出服务“一老一小”,办好“托育园”、“四点半”学校、“长者食堂”,建成市儿童公园和45个老年儿童微游乐园。突出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周末早餐会”制度,听取并解决环卫工人、残疾人等群体诉求,评选首届“最佳城市美容师”;成立三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中心,发放城乡低保补助2.5亿元。

五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 致力于创新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二) 致力于协调发展,城乡融合更加有效。

(三) 致力于绿色发展,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四) 致力于开放发展,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五) 致力于共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把握中央赋予福建多区叠加等重大机遇,用好用活国家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推动“援县促市”,加快推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革命老区前列,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大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推进三元、沙县、永安组团发展、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三明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功能;支持明溪、清流、宁化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建宁、泰宁、将乐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带,尤溪、大田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共同富裕,健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拓宽低收入群众增收渠道,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建设魅力红色之城。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实施革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发掘利用工程,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等标志性项目,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推动军民融合、红色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培育“红色+培训+旅游”业态,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朱子文化、客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万寿岩创“5A”、申“世遗”,支持泰宁影视产业发展,打造三明文化标识体系。

——建设新兴工业之城。聚焦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提升、增资扩产、上市融资,力争到2026年,三钢集团打造成为千亿企业集团,全市新培育百亿龙头企业8家、十亿重点企业5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力争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高端纺织、新型建材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往产业走,突出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稀土、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培育数字治理和卫星数据应用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发展。

——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打好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治理、绿色经济发展组合拳,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提升全域生态颜值和环境品质。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试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设低碳城市、绿色园区、绿色社区;完善绿色消费政策,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胜地;高质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好全省重要“米袋子”“菜篮子”基地;持续推进三明核电项目前期,加快发展抽水蓄能和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争创全国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

——建设和谐文明之城。完善高标准、常态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促进文明创建融入市民生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滚动实施教育、卫生、养老、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山区教育强市,全方位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全龄友好的民生服务,努力实现全体居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建设有温度的“大爱三明”。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国家网络生态治理数字化城市试点,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三明、法治三明。

——建设改革创新之城。发挥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导向作用,全面实施医改“六大工程”、林改“八项创新”,用好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特色载体,形成更多首创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将三明改革的金字招牌擦得更新、更亮、更出彩。突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三明国家高新区和“6+1”科技创新平台功能,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建设包容开放之城。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建设,拓展京闽(三明)科技合作、沪闽(三明)文旅合作,加快明台融合发展。主动对接“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浦武高速、田安高速,以及入明高铁、闽江航运、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公铁水空联运,打造东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 大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二)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五) 加快推进“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

(六)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七) 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

(八)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 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