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第12期事业单位科级任职培训班结构化研讨侧记
近日,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第12期事业单位科级任职班开展结构化研讨,全体学员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深入研讨,氛围浓烈、思路清晰,达到了“研有所得,学有所获”的活动预期。
团队列名破题开篇 这是一场直抒胸臆的思想交汇
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带着问题学,奔着问题去。围绕泉州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哪些难点或困境深入查摆问题,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政府应该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引才文章,促进转型升级”;“要加强国潮泉州品牌建设,树立国潮之都理念;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解决人才、土地、环保等方面存在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要为行业提供转型升级事前、事中、事后的一条龙服务”.....第三组的学员围绕主题,在讨论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问题越研究越透彻。“产业瓶颈”“政策瓶颈”“人才瓶颈”等被多次提及,思想在碰撞中渐渐凝聚成共识。
团队列名法初见成效,4个小组分别形成了“产业集聚度不够,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足”“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人才资源不足”“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不足”“政府引导和制度落实不到位”等4个问题。
头脑风暴问计于众 这是一场汇集众智的对策研究
找问题是重点,想办法是关键。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把脉”,那么第二个环节就是“问计”,寻良方、思良策。各个小组深入交流,在“头脑风暴法”中汇集众智。全体学员直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集众智、汇合力,想发展招数,找出路点子。
4个小组围绕各自查摆的问题,共提出43条关于对策建议和路径举措。“强化部门联动,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构建一体化创新体系”;“推行差异化引才策略,加强企业需求摸排,利用侨乡资源,引进对台人才”;“注重产权保护,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经此一问,原本普遍存在的难题被一一抽丝剥茧,一些原本雾里看花的问题也慢慢清晰。有学员说:“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在探讨泉州发展模式遇到的瓶颈,不管是产业本身,亦或是城区区位,还是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对于如何破解瓶颈,我们今天的讨论或许无法立竿见影;但大家通过讨论,对于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副眼镜互动点评 这是一场辣味十足的交流碰撞
“我觉得政策层面的对策站位不够高,如果是产业集聚度不够,就要有针对整个产业的整体布局,我觉得在这方面稍显不足”;“你们很好地分享了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引进优质人才好的办法,能从优质人才的维度出发,我想这是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体现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人才引进也要体现广泛性和整体性”。
“四副眼镜”法在全班研讨交流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有“万花镜”中表达认可的点赞,有“墨镜”里持不同观点的辛辣批评,有“望远镜”中基于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的思考,也有“放大镜”里可行和可操作性的探索。
半天的研讨虽然短暂,但学员们通过研讨交流,对于新质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必将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履职,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廖曙阳)